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美“大绿舰队”剑指北极 危害生态加剧军事竞赛
2016-02-12 10:01:00
 

美“大绿舰队”剑指北极危害生态加剧军事竞赛

  当地时间1月20日,美国海军部长马伯斯和农业部长维尔萨克在圣迭戈出席了“斯托克达尔”号导弹驱逐舰的起航仪式。这是美海军首艘在常规部署中采用替代能源的主战舰艇,也是美国海军向北极地区部署的“大绿舰队”重要成员。目前,“大绿舰队”已纳入了“斯坦尼斯”号航母、“莫比尔湾”号导弹巡洋舰、“威廉·劳伦斯”号及“钟云”号导弹驱逐舰等舰艇。

  “节能舰队”不单为节能

  推行“从农场到舰队”计划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利用新能源提高作战效能

  早在2009年10月14日,在美国举行的海洋能源论坛上,就任美国海军部长不久的马伯斯便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提高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的能源使用效率,并建立一支不依赖石油等传统燃料的新型舰队——“大绿舰队”。

  在马伯斯看来,能源是美国遍布全球庞大舰队的重要支柱,也是美海军的“软肋”所在。据美国国防部统计,海军部是联邦政府中最大的汽油燃料消耗部门,大约每天使用掉36.6万桶石油。美国海军对石油的巨大依赖,在未来战争中将成为敌人可资利用的薄弱环节,且“风险在未来数十年间将越来越大”。

  因此,马伯斯呼吁美海军采取“更有利于环境、更经济”的措施,建立一支“更绿色的、完全不依赖外来石油”的海上力量。其雏形是一支航母战斗群,其中的航母和潜艇将全部采用核动力,其他水面舰艇要么使用燃气-电气混合动力,要么使用生物燃料与传统燃料合成的新型“绿色燃料”。近年来,美海军一直在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和验证。F/A-18“绿色大黄蜂”战机、MH-60S“海鹰”直升机、T-45“苍鹰”舰载教练机、MQ-8B“火力侦察兵”舰载无人直升机以及“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马金岛”号两栖攻击舰等,都曾试用相关的“绿色燃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准备后,美海军果断开启了一项“从农场到舰队”的计划。2013年12月,马伯斯和美国农业部长汤姆·维尔萨克联合发布公报称,未来3年内,美国海军将为通用原子能公司等4家企业投资2000万美元,以促进美海军舰机使用生物燃料的“采购常规化”。根据该计划,2016年起,美海军标准的JP-5航空煤油和F-76航海燃油将含有5%-50%的生物燃料。此外,马伯斯还计划到2020年时,美海军使用的所有能源(包括舰船、飞机、车辆和海岸站点)的50%都来自替代燃料或替代资源。

  其实,这一计划还不仅仅是为了节约或者环保。有媒体在马伯斯提出“大绿舰队”设想时就解读说,这一计划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即美国海军已在着手利用新能源提高海军战舰和舰载机的作战效能。据透露,生物燃料研制领域的进展,将使舰机在使用同样数量燃料的情况下,续航时间更长、速度更快、航程更远,且能因减少加油次数而省出更多时间来完成任务。美国海军部官员透露在北极部署首支“大绿舰队”消息时称,该舰队将“能走得更远、停留更久并发射更强的火力”。

  以“高姿态”谋求地缘竞争优势

  自称找到最适合部署到北极的作战力量,试图在军事和道义上占据制高点

  “大绿舰队”设想出炉之初,即有舆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大绿舰队”不仅为未来美海军的持续作战能力提供了新解决方案,而且因其独特的“生态环保”特点,将迅速与美国的北极政策产生密切联系。

  美国长期将北极视为国家重要“安全边界”,2013年5月公布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宣称,美计划在北极建立永久基地。多数美国军政人士已认识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冰雪逐年消融,连接北美洲、亚洲和欧洲顶点的北冰洋“西北航道”的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不仅将大幅缩短欧亚大陆和北美之间的海上距离,其他国家的海上力量也可借此进入北冰洋地区,甚至直接开到美国家门口,大幅削减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威力。

  近年来,美海军多次在北极地区组织军事演习。“大绿舰队”向北极起航,将使美国在愈演愈烈的北极争夺战中,同时占据军事和道义的制高点。正如美《海军时报》所称,“美国人找到了最适合部署到北极的作战力量”。

  从军事上讲,与其他国家的破冰船和普通军舰相比,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威慑力自不待言。航母上的舰载机和预警机还可监控大面积海空域。更重要的是,“大绿舰队”的航母和潜艇使用核动力,不需要频繁补充燃料,可在北极地区长期执行作战任务。加之美国拥有多个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完全可实现轮换驻防,这是当前其他任何海上强国都无法做到的。

  从道义角度看,美国倚仗打着“环保”旗号的“大绿舰队”,既可减少对北极自然环境的污染,又可居高临下指责他国“污染北极”,以国际舆论压力最大限度地排斥他国海上力量进入北极,从而以“既摧毁敌人、又减少军舰碳排放”的“高姿态”确立在该地区的优势乃至“独霸”地位。正如评论所言,在经济领域的贸易战中,为防止大额逆差,发达国家已惯于设立技术标准和“环保壁垒”;美海军这场“绿色革命”,就是要在军事上设立“绿色技术壁垒”,以争夺更大话语权。

  负面效应不容乐观

  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将导致军事竞赛不断升温

  “大绿舰队”之所以引起外界关注,不仅是因为其采用“绿色”燃料,还因这一名字与美国海军史上的“大白舰队”遥相呼应。

  在曾任海军部次长、深受马汉海权理论影响的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极力主张下,1907年12月16日至1909年2月22日,美国海军派出一支庞大的舰队进行炫耀式的环球航行。由于这支舰队的所有军舰都漆成华丽的、带有喜庆意味的白色,所以被称为“大白舰队”。“大白舰队”展示了美国舰队强大的跨洋作战实力,使各国在处理对美关系时更加谨慎,成为美国真正走向海上霸权道路的重要标志。

  和“大白舰队”一样,“大绿舰队”也折射出美国以武力夺取优势的霸权思维。美国海军打造“大绿舰队”,就是为了在北极争夺战中占据先机,利用航母充当“海上移动基地”,维持在北极的长期军事存在。如同美国在许多领域的政策一样,“大绿舰队”计划是一个从美国自身利益出发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狭隘性和争议性。

  随着全球变暖和科学探索的深入,长期人迹罕至的北极以其巨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潜力,正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除了北极航道之外,这一地区也蕴藏着足以影响未来世界能源格局乃至经济力量对比的资源。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北极圈内未完全探明、可用现有技术开发的石油储量约达900亿桶,未完全探明而可获取的天然气储量约为47万亿立方米。随着北冰洋各沿岸国对北极开发权的角逐日趋白热化,北极地区军事化的趋势不断加速。

  北极问题固然涉及地缘、商贸、能源和军事等领域的角逐,但北极的环境关乎全人类的生存,因而不应交给一国“包办”。美国从一贯的强权心态出发,“先下手为强”,将对国际社会有关北极的合作与和平开发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美国吹嘘“大绿舰队”使用核动力和新型燃料,但国际环保组织仍然担心,核动力舰艇将造成放射性污染,潜艇和战舰的声呐也将威胁海底生物,使用混合燃料的常规舰艇和飞机也会排放大量的碳、加剧温室效应,加之人类活动的增多,将对北极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更为重要的是,“大绿舰队”的部署势必刺激相关国家跟进部署军事力量予以反制,加剧这一地区本已严重的军事化趋势。美国海军需要考虑的,不仅是自身在北极的部署,还有自身行动引发的后果。如果不能秉持合作的精神与相关国家展开互动,北极地区的军事竞赛将不断升温。(倪海宁)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军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