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研究显示,过年时大城市会变冷
2016-02-05 19:21:00
 

  随着春节临近,很多人感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越来越“冷清”。科学家研究发现,中国大城市的确在春节期间会变冷。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春节期间的人口迁移流动明显影响城市气候,在多个大城市表现为显著减弱城市热岛效应,而在一些旅游热点城市表现为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科学家对多年城市气温数据研究后发现,春节期间与春节前后相比,北京日平均城乡温度差降低了0.64°C;在哈尔滨,日平均城乡温度差降低了0.65°C。

  然而,一些旅游热点城市,如三亚,春节期间与春节前后相比,日平均城乡温度差增加了0.48°C。

  建筑、道路等人工表面和人们生产生活、交通运输等释放的大量人为热量造成城区温度比周围乡村或郊区温度高的现象即为城市热岛效应,而城乡温度差反映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井勇说,虽然看起来这个变化不超过1摄氏度,但与过去100多年来全球平均升温的幅度比较,就是个不小的变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从1880年到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约0.85°C。全球变暖造成海平面升高、冰雪消融、湖泊水位下降、高温热浪、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带来一系列的环境、能源、经济和政治问题。

  “人口迁移流动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春运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望对其演变规律和物理成因获得更多更新的发现和认识。”张井勇说。

  张井勇说:“我们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提供了直接的观测证据表明人口迁移流动能够明显影响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城市气候与环境的其他方面,进而为治理城市病、提高规划、设计和管理城市的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提供科学参考。”

  张井勇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也相应变得越来越明显。大城市的热岛强度,也就是城乡温度差,经常可达1°C到3°C或更高。

  有研究表明,热岛效应常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增加局地大气污染、加剧夏季高温热浪、造成局部地区降水增加、引发城市内涝等等。但城市热岛效应也能带来一些有利影响,例如降低北方城市冬天取暖的能源消耗。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最近称,2016年北京市将严守人口规模红线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将确保实现东城区、西城区等六个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较2015年下降3%。北京周边城区在做好自身人口调控工作的同时,将有序承接中心城人口疏解。

  在未来人口逐渐增多的北京周边城区,为了减弱城市热岛,张井勇建议城市规划者采用白色或浅色屋顶。因为浅色屋顶的反照率较高,可以让更多的太阳辐射反射回大气。他还建议增加绿地面积,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地表热量在蒸发和蒸腾的过程中被携带走。“这部分热量很少会加热近地面大气,而会往上走,在水汽冷却凝结成云的过程中释放出来,促进大气对流活动。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生活方式,能够减少人为释放的热量,是降低城市热岛的另一个有效手段。”张井勇说。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申安妮 喻菲)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