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北京34家国有林场将陆续向市民开放
2016-02-05 10:27:00
 

  政府全额拨款 林场管林护林

  34家国有林场将陆续向市民开放

  本报记者 王海燕

  国有林场,是全北京市森林景观最优美、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但因为各种原因,有七成林场并未对外开放。

  日前,本市正式启动的国有林场改革将改变这样的现状。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介绍,全市国有林场将在两年内全部转换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今后林场不再办企业,全力管林护林。政府全额拨款,管护和建设经费将得到充足保障,有条件的林场区域将逐步建成森林公园,向市民开放。

  本市国有林场共计34处、总面积95万亩。目前,仅14处林场申请设立森林公园,其中有4处尚未建设。而已建成的公园,很多也只是处于初级开发的状态,服务项目和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森林公园建设迟滞,一个重要的“瓶颈”是资金不足。

  市园林绿化局林场花卉处负责人介绍,34家国有林场中,除21家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由政府全额拨款外,另外13家有11家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1家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1家是企业,运转经费先天不足。

  为弥补资金缺口,过去数十年间,各林场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兴办企业。但大浪淘沙,真正实现盈利的企业并不多。而兴办企业的林场,因为不能把精力全部集中到管林护林中来,所管护森林的质量普遍不高。

  调查显示,本市国有林场低质低效林占50%以上,亟须抚育的中幼林有40余万亩;林场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各分场房屋及管护站点用房危房率高达80%以上,10个林场基本没有防火道路。

  而受现行体制约束,个别经营状况较好的林场,在管理上也遇到诸多难题。“虽然盈利了,但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是死的,不该发的钱一分也不能多发,在这样的体制下,职工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这位负责人表示。

  “这次改革,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明确国有林场的公益属性。”邓乃平介绍,按照改革方案,目前国有林场中的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将全部转换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即由政府全额拨款,职工收入、社保纳入财政预算。林场兴办的各类企业将从林场中剥离。

  政府全额拨款,意味着林场不再为“人吃马喂”操心,全部精力都将投入到森林资源管护中来。

  “过去,政府投入不足,林场就是把林子看着,森林抚育和更新改造不足。”邓乃平介绍,今后林场要把重心转移到森林的健康经营上来。鼓励引入市场机制,对于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看山护林等日常性生产、管护活动,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林场中的40万亩中幼林要每5年内完成一轮抚育。另外,林场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也要在5年内明显改善。

  经过抚育、质量较好的林子,将建成森林公园向市民开放。记者了解到,森林公园建设是这次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本市将鼓励国有林场把条件适宜的部分或者全部区域,建成森林公园对外开放。

  据了解,本市的34处国有林场,有80%以上建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封育,这些林地现在是全市生态区位最重要、森林资源最丰富、森林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堪称“林中之林”。

  而这些林场中,目前已经建成森林公园开放的仅10处,包括八达岭林场的八达岭森林公园、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的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十三陵林场的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并且,已开放的森林公园普遍只占林场面积的一小部分。例如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万亩,只占西山试验森林总面积的九分之一。

  未来5年,本市将通过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尽快完成4家已批复森林公园的建设任务。同时,鼓励未开放林场实现开放,以及现已开放的林场扩大公园面积,让更多市民享受绿化成果。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