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下午,陕西榆林横山县公安局举行座谈会,会议室上首墙上挂了一个横幅,上书一行大字:横山县公安局“秦风·冬季亮剑”严打新闻媒体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某媒体记者称,这个横幅让他“打了个寒战”。这个乌龙横幅传到网上后,横山县公安局发出通报,向“各级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致歉,并称: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在会标上丢掉一个“与”字,在新闻界造成不良影响。在此,向各级新闻媒体朋友表示真诚的致歉。
其实,这个乌龙横幅并不会对媒体及记者造成实质性的伤害。真要“严打媒体”的人是只做不说的。即使是参加座谈会的媒体人也不会认为横山公安局邀请自己来开会,是为了当面宣布我要严打你了。受乌龙横幅伤害最大的,还是横山公安局的公众形象——连一个横幅都写不像样,语文是谁教的?语言文字是用来表达信息的,公安局是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其向社会传递信息的能力。
乌龙横幅传开后,引发外界对标语是否系“笔误”还是“有所指”的猜测。开座谈会的目的是沟通,是传递自己想传递的信息。表达的失误造成了猜测,想传递的信息没有传递出去,却制造出不应有、本来也不想有的隔阂来。
公权力部门与公众的隔阂不是社会的福音。好在一条横幅事情不大,也不难解释清楚,还不至于让社会付出太大的代价,但是其中的教训值得总结。
国人看不起自己的语言文字,对操弄文字者,讥之以“咬文嚼字”。这个传统由来已久。蔑视语言工作,蔑视其他技艺性、技术性职业,与崇拜权力,其实是一体两面。在这种环境里,技术、技艺从业者也看不起自己,即使重视提高技艺,也是为了“作出贡献”,获得赏识而得到拔擢,早日摆脱“贱业”。
如果有权力而不学无术者有资格蔑视专业工作者,专业工作者体会不到真正的职业尊严,许多领域许多事业只能停留在低水平上,权力阶层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尊重”、“尊严”之类,是需要最具体、看起来最琐细的工作为基石的,没有对技术性、事务性工作的重视,对最基层的职业者的尊重,这种乌龙事件、低级错误、奇葩语言还会不断出现。
一名参加这个座谈会的记者说当时以为是个“断句”问题,没感觉有何不妥。公安局道歉时说写横幅时漏了一个“与”字,本来应该是:横山公安局“秦风·冬季亮剑”严打与新闻媒体座谈会——这两个说法都不专业。“断句”即句子中间的停顿,但是“严打”是及物动词,后面要跟宾语,如“犯罪活动”,但这样句子太长,省略了宾语,就“打”到了“新闻媒体”头上。如果“严打”当作名词,与同是名词的“新闻媒体”并列在一起,表达不出什么意思;所以公安局说要加上“与”字,表示“新闻媒体”是座谈的对象。但这样句子就显得啰嗦,不简洁,会议横幅没有这么写的。而且加了“与”字,“严打”和“座谈会“就成了并列关系,也显得莫名其妙。其实处理方法很简单,去掉“严打”二字即可。你公安局“亮剑”,不是“严打”,还能是什么?本报首席评论员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