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评奖利益链条诱人直 整治证券评奖乱象
2016-01-28 07:45:00
 

  岁末年初,证券行业迎来传统“评奖季”。最佳券商分析师、最佳销售团队、最牛基金经理、最有影响力上市公司、最具潜力操盘手……林林总总,好不热闹。

  但是,这些每年如约而至的大奖,除了让主办方名利双收之外,并没有让获奖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上市公司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有的奖项或者类评奖活动,甚至没有取得中国证监会系统的相关合法资质;有的评奖主办方几乎没有任何专业测评指标,更谈不上实地走访调研。总之,这些评奖乱象没有带来正能量,反而成为证券行业各类机构发展的包袱,必须进行规范和整改。

  从评奖资质看,中国证监会系统目前只批准3家基金评奖单位和数家证券资信评级公司,并没有针对上市公司、期货公司或经济人物发放专门评奖资质“牌照”。

  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公布的资信评级公司信息显示,仅有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等7家。但是,目前市面上涉及基金公司、上市公司、券商等各类证券行业评奖活动中,承办方的数量远远超出合规名单。也就是说,除了这些“李逵”之外,证券行业内还有不少靠评奖吃饭的“李鬼”。

  从评价指标和方法看,部分评奖活动主办方“因人设奖”“因事设奖”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主办方未经实地调研走访就公然打出“权威上市公司年度评奖”的招牌。尽管有的评奖会公开评奖机构或专业投资者参与投票的数量,但极少有主办方公布自身的评奖方法和详细指标。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与评奖利益链条诱人直接相关。对此,参评机构和上市公司当然心知肚明。一家基金公司的品牌宣传工作人员曾坦言,每年年底奔波于北上广参加各类评奖活动非常辛苦,花费在“拿奖”方面的资金就有100万元之多,而这些投入最终还是由基民或其他潜在投资者来埋单。由机构参评、拿奖到扩大影响力,再到忽悠更多投资者“入瓮”,最后通过一定的业绩体现和资本运作,编织出更大更美的故事——在这样一条特殊的利益链中,作为主办方的部分媒体实际上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参评机构怀着投机取巧的心态,也助长了“李鬼”们的嚣张气焰。

  要整治证券行业的评奖乱象,必须斩断背后的利益链条。具体来说,必须严禁未经允许的报刊或出版单位采用“公开曝光”或“评奖排名”等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在公开场合加强宣传,让广大投资者、参评证券机构真正了解具备评价、评奖资质的正规主办方,不让“李鬼”有机可乘。此外,还要加强打击力度,狠刹评奖歪风,用赏罚分明的举措,将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区别开来。唯有如此,才能净化行业评奖环境,为企业减负,为投资者谋长久利益。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经济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