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 马海燕)“2016年艺术品市场最缺什么?缺金融、缺互联网、缺买家?”2016年艺术品市场的挑战与机遇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提出的这一问题让人深思。
缺金融?
五六年前在过亿天价艺术品频出的时候,艺术品基金也层出不穷,一度达到几百家,由此带来的艺术品金融也看似红火了一阵,但最后都偃旗息鼓。收藏家李苏桥认为,艺术品市场本身盈利能力太弱,导致把艺术品当金融产品的一些机构服从资本的要求,靠发行债券、股票甚至是高利贷获得高利润。高回报和短周期的不合理,导致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畸形,今天看来是一个灾难性过程。
几年前曾有人让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做艺术品基金,几经考虑他放弃了。赵旭认为,艺术品是非标准的商品,在基金上去运作一个非标准的商品是很强的挑战。做艺术品基金需要专业+时间+胆识。
“国内艺术品金融产品为什么很滥?因为我们按照金融要求做艺术品,而不是按照艺术品的市场周期做艺术品。如果按照市场周期做艺术品放7到10年,没有人会失败,都会成功。”李苏桥说。
缺互联网?
互联网正在改变许多行业生态,能不能给传统拍卖行业打一针强心针?专注传统拍卖十年的赵旭最初并没有特别看好网络交易,“网络拍卖做的是平台,就像拍卖公司也是做平台,拍场的客人比较传统,不会在网上拍。”
但出乎意料的是,去年秋拍很多东西从网上成交,特别是信札。信札专场拍了一百多件,全部是网络买家买走,网上成交额达几百万。赵旭意识到网络拍卖也是一个趋势,但他同时表示,真正购买单件作品过亿的人会不会通过互联网购买,取决于他能否提前触摸到这个作品。
李苏桥也认为,网上交易代替了出价机制,但这并不是互联网艺术交易的未来。互联网艺术交易的未来应该是有更多人能够接触艺术品,像接触任何其他商品一样,但在网上体验艺术品目前还没有触摸感和视觉感特别好的产品。
缺新买家?
“现在是一个开发新买家的好时候,往往几个新买家就能对市场起决定性贡献。”赵旭说,“从每次拍卖登记号牌的情况看,每场都有三分之一的陌生号牌来交押金、竞拍,而且生号牌付款很快。新买家多十个,这市场就会非常厉害。”
李苏桥发现,现在新买家都比较年轻,比如浙江、上海的一些“富二代”,这些“80后”们有自己的艺术品味,他们不光在拍卖市场上买,也愿意在画廊买或接受私洽购买一些艺术品。
李苏桥说,2016年也有一些资本在蠢蠢欲动,一旦好作品出来是能够找到买家的,这其中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因为艺术品市场能够体现资本的流动和保值增值。
自2012年开始,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漫长调整期,业内一直在观望:2011年拍卖总成交额过6000亿的辉煌时代何时能够重来?在观望与等待的同时,人们也意识到,通过市场选择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新的参与者进入,洗涤一些尘埃,未尝不是好事情。
“2012年以前,艺术品的礼品市场很大,现在重新回归以收藏为主,艺术品又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赵旭认为,价格下来了,新买家进入,这是2015年最为可喜的变化,也将直接影响2016年的整体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