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金立群的五年之约
“早期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单个项目准备,而是如何搭建好平台、建立好企业文化核心价值”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金立群在66岁之际当选了亚投行首位行长。
一头银灰色头发的金立群,英文流利,熟知国际文化,有着专业的投资理念,处事果断又不失儒雅,穿梭在各国政要之间运筹帷幄,可谓是亚投行行长的最佳人选。
金立群19岁在农村插队,此后10年在农村工作生活。文化大革命后,他考上著名英语教育家许国璋的研究生,攻读英美文学,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研究生。
1980年底毕业后,金立群进入财政部工作,多年从事国际财政经济工作。2003年,卸任财政部副部长一职,出任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成为中国首位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2008年届满卸任之后,出任中投公司监事长,并于2013年担任中金公司董事长。2016年任亚投行首任行长。
恩师许国璋在推荐得意门生金立群进入财政部时曾说:“我们国家也许需要上百个英美文学方面的专家,但是,更需要的是懂经济、懂金融的人才。”
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的金立群,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习英文,此后对英语的学习就没有间断过。
金立群不喜欢别人误解他只是学英文的。在他看来,语言只是一门工具,通过这门工具来学习文化知识,来了解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情况。不要把学外语仅仅当做学一门外语来看,它是完整教育的一部分。
一位早年和金立群一起工作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金立群非常喜爱读书,以前经常去中华书局买经典版本的图书。作为爱书之人,金立群看书非常仔细,有时要戴着白手套、用尺子比着划下重点内容,这种严谨和认真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金立群热爱读书,喜欢读外文原著,他认为要真正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除了研究既有的经济理论之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要下功夫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史。因此他曾组织翻译了反映华尔街兴衰的《摩根财团》,前后用时两年,三译三校。
时至今日,再读金立群为《摩根财团》所作之序还可以看出其治学的态度和做事的风格。
“近现代历史上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举凡居于强势地位的国家,大都是那个时代经济思潮的引导者,这些时代思潮固然有其先进性和真理性的一面,但同时也包含着有利于强势国家的形而上学的成分——仅从技术性的层次来讲,这些时代思潮往往将其在某个历史阶段的经验加以绝对化,还常常混淆强势国家与后进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别。不明白这一点,不能坚持独立思考,只知照抄照搬的人,往往是要吃大亏的。我们对这个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为亚投行成立工作在世界不断奔波之时,在谈及亚投行的治理结构时,金立群曾表示,西方准则并不是国际最佳准则。我们所追求和理解的最佳准则是吸收了很多国家的经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发展经验,然后形成我们新的一套国际最佳准则。他的这一观点与其一贯的对于中西文化的深刻理解一脉相承。
66岁担此重任,金立群感到责任重大。但他认为,以今天的健康水平,60岁到70岁是干活的很好的时间段,这一时期有智慧、有经验、有很好的判断。亚洲开发银行的员工是60岁退休,这些人是亚投行的宝贝。为了打造一流的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会把刚刚退休的、经验丰富的国际专家请进来,他们可以很快地培养有几年专业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以老带新,相辅相成。
5年的任期其实也很短,正如金立群所言,对于任何机构的早期发展来讲,最重要的不是单个项目准备,而是如何搭建好平台、建立好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让一个“精干、廉洁与绿色(Lean,Clean,Green)”的亚投行在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施展手脚。 文|《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