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央行公布了去年以来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的情况。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以信贷资产质押方式向31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计发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49.73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本质上仍是再贷款
从去年10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江苏等11省(市)推广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央行表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2015年已对试点地区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3022家贷款企业完成了央行内部评级,并将评级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纳入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范围。所谓“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指的是银行可以用现有的符合央行评级标准的信贷资产,到央行去质押,获得央行发放的再贷款资金。这有助于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高等级债券质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便利央行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此前,有市场评论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拓展解读为等同于“万亿QE”。
事实上,从央行的数据看,去年试点扩大以来,通过信贷资产质押发放的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仅不到50亿元,低于不少券商机构的预期,离市场误读的“万亿”更是有很大距离。此前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从前期山东和广东的试点情况来看,2014年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投放规模并不大。扩大试点后,规模也不会飙升很多。信贷质押再贷款本质上仍是再贷款,并不能替代传统货币政策。
补充信贷资产证券化
李慧勇认为,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意在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是对现有盘活信贷资产存量的渠道,即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有效补充。还能通过对符合经济转型要求的小微和“三农”信贷资产设置更高的折价率,获得更多的基础货币,引导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转型。
此外,从央行货币政策框架来看,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进一步补充了货币政策工具箱,完善了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有利于保障央行债权的安全性,提高了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去年以来,央行通过四次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五次定向降准,给宏观经济适当提供长期流动性。同时运用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如全面推广常备借贷便利,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更加注重稳定短期市场利率,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引导融资成本下行。
日前,在2016年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未来将继续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合理调节流动性。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