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海口某证券交易大厅的股民关注大盘走势。(二次曝光图)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陈康亮)暂停熔断机制之后,中国A股似乎仍未能走出“跌跌不休”的尴尬局面。11日,中国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具有代表性的上证综指重挫5.33%,逼近3000点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以来的6个交易日中,沪指已三度单日跌逾5%,累计下跌14.76%;其他股指则“更受伤”,中小板指数累计下跌19.64%,创业板指数累计下跌22.39%。
7日,仅实施4天的指数熔断机制被连夜叫停,这一举措让部分业内人士看到市场企稳的迹象,市场此后也给出积极反映,8日沪指即反弹近两个百分点。然而,好景不长,本周一的大跌再度引发投资者的担忧。
东北证券策略分析师沈正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熔断机制并非引发近期股市持续下跌的原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助跌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市场并未有明显的利好出台,而此前股指的连续下跌、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低以及股市改革不及预期等因素,使得投资者的信心低迷。
投资者信心的疲软似乎在融资融券的数据上亦得到反映。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沪深两市上周的融资融券余额约为1.12万亿元人民币,和2015年最后一周的数据相比,下降4.4%,这已是沪深两市两融余额连续5日呈下降趋势,并创下2015年11月13日以来的低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主管周景彤对中新社记者说,在汇率贬值等因素的基础之上,投资者对A股的估值和业绩的预期下降,此外叠加大股东解禁令到期、注册制推出在即、熔断机制等因素,造成了近期A股的大跌。
针对未来的走势,国元证券策略分析师郑旻认为,当前由于市场技术指标破位、资金面短期也不太宽松,情况并不乐观。不过当前相比去年6月的下跌,目前市场的杠杆率、指数点位均已降低不少,且“国家队”救市已日渐成熟,前述因素有利于支撑市场不会出现持续大幅杀跌的状况。
对此,沈正阳亦表赞同。沈正阳认为,考虑到3000点左右是去年股市9月份反弹的主体运行区,料将有较强的抗跌性;但一旦跌破这一心理关口,沪指可能加速下跌,触及去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的最低点。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则呼吁,为维护市场的稳定,上市公司应该放缓减持,对于大宗交易等减持途径应该加以限制;各个上市公司应该共同负担起稳定股价的任务维护长期价值;大股东增持及上市公司回购适时展开;国家队应出手稳定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