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作为熔断机制基准指数的沪深300指数以3481.15点的全天最高点跳空低开,此后快速下行,9点42分许触发5%的一级熔断阈值。15分钟后,恢复交易的沪深两市仅仅两分钟后触发7%的二级阈值,股票期现货市场全天交易暂停。二次熔断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收报3115.89点和10745.47点,跌幅分别高达7.32%和8.35%。创业板指数跌幅高达8.66%。沪深300指数跌幅为7.21%。
由于交易仅进行了不足半个小时,两市成交近2000亿元。全市场30余只品种上涨,不计算ST个股和未股改股,两市近2000只个股跌停。
生态剧变
据统计,昨日A股实际交易时间尽管只有15分钟,两市合计成交仅1879亿元,但市值却蒸发掉3.72万亿元。记者采访了一位战斗在市场第一线的资深私募投资人士,他讲述了在昨日短暂15分钟中惊心动魄的交易过程,并阐述了他对熔断机制下市场操作层面上遇到的新难题。从他在熔断机制下的操作经历,读者可以一窥熔断机制对市场的影响。
市场声音
熔断机制
推出前已有专家
提出担忧
实际上,早在熔断机制正式出台及实施前,市场对这一机制的有效性和对A股带来的影响表示担忧。今天回头来看,部分担忧不幸言中了。
曹凤岐: 熔断机制不能改变A股暴涨暴跌的逻辑
熔断机制作为一件“舶来品”,在其最初被提出时就曾面对种种分歧。
■分歧1:真是使A股脱离暴涨暴跌的好方法?
熔断机制出台的背景是2015年A股的非理性下跌,但当时就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其有效性提出过不同的看法。如曹凤岐曾公开表示:“我国股市暴涨暴跌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设计,增加一个指数熔断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逻辑。”
■分歧2:熔断的实际意义究竟有多大?
在熔断机制出台前的征求意见阶段,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成熟市场而言,熔断机制是否存在其实际意义并不大;而对我国股市来说,由于绝大部分的成交均来自散户,因此单单一个熔断机制不会解决我国股市存在的问题。
■分歧3:配套不完善,可能反而会助跌。
当时就有业内人士担忧,熔断机制的出炉本意是抑制市场的投机行为,降低波动风险。但对于非理性下跌来说,下跌空间被人为阻断,可能会加剧下一交易日的下跌风险。此外,考虑到我国股市的交易制度自由性并不乐观,加之监管和立法、执法的配套并未完善,因此熔断机制能否发挥其被赋予的作用,恐怕还是未知数。
■分歧4:涨跌停制度下的熔断规定,有可能带来矫枉过正。
对于熔断机制的实施,很早就有相关市场人士表示过担忧。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在我国已有10%涨跌停制度的情况下,制定幅度更小的熔断机制,反而会加剧市场波动。市场的流动性、换手率会减少,市场的恐慌程度会不减反增。
皮海洲:熔断机制存在软肋
2015年9月17日,在管理层就熔断机制征询意见阶段,皮海洲在博客发布了对熔断的看法,认为其存在几大软肋:
其一,熔断机制是基准指数(即沪深300指数)的熔断,而不是对个股的熔断。只要沪深300指数没有触及熔断阈值,个股的跌幅再大,哪怕千股跌停,甚至两千股跌停,熔断机制也无能为力。
其二,沪深300指数的失真问题。正如上一条提到的,熔断机制是一种指数熔断,而不是个股熔断。在这种情况下,基准指数能否准确地反映市场的走势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作为基准指数的沪深300指数并不能真实反映A股市场的走势情况。一方面沪深300指数以蓝筹股、大盘股为主,反应相对迟钝;另一方面在主力资金对权重股的拉抬或护盘之下,沪深300指数容易失真。如本周一,个股千股跌停,而沪深300指数只下跌了1.97%,基准指数严重背离了股市的真实走势。
其三,熔断机制的作用很小。虽然触发熔断阈值并不容易,但实际上就算真的触发了,熔断机制的作用也很小。比如按规定,触发5%熔断阈值时暂停交易30分钟,触发7%熔断阈值的,暂停交易至收市。这种盘中暂停30分钟交易,或提早收市的做法对于避免股市下跌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前者来说甚至还会引发市场进一步恐慌,而对于后者来说,哪一天股市没有收盘收市呢?但经过一夜之后,甚至经历了管理层的半夜维稳之后,股市该跌不还是照跌无误么?
20年私募老手自述熔断下的操作历程
3000万卖单仅卖出60万 熔断机制直接废掉私募“武功”
据统计,昨日A股实际交易时间尽管只有15分钟,两市合计成交仅1879亿元,但市值却蒸发掉3.72万亿元。记者联系了一位战斗在市场第一线的资深私募投资人士,从他在熔断机制下的操作经历,投资者可以一窥熔断机制对市场的影响。
闪回:15分钟恐慌交易
他是一位具有20多年操盘经验的老手,也是一位交易型的私募投资人士,在2015年股灾之前沪指4900点左右就全部空仓,兑现了前期牛市带来的丰硕成果。
该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在A股市场首次触及熔断之后,他觉得是个抄底的机会,所以就在1月4日当天就想抄底加仓进场了,随后市场也迎来了预期的反弹。下面记录的是该私募人士在昨日的交易历程。
9:10 据公司研究员晨报消息判断,以及在和公司几位研究员沟通后,得出的结论是周四的市场情况不妙,决定在早上开盘集合竞价的时候开始出货,以先保住本金为首要任务。
9:20 集合竞价阶段,两市个股相继飘绿,九成个股下跌,此时公司的一位交易员手里的3000万元的仓位需要出货,但在集合竞价阶段接盘较少,立即给交易员指令,只要市场有接单就抛货,但接盘者寥寥,集合竞价阶段只成交11万元。
9:34 三大股指跌幅持续扩大。沪指已跌破3300点,跌幅达2.03%。此时3000多万元的头寸只卖出了60多万元。当时交易员还在不断以新低价格挂单,可还没来得及挂进去,价格就又创了新低。
9:43 沪深300跌幅达5%,触及熔断线。A股停止交易15分钟。实际停止交易时,沪深300指数已经下跌5.38%。这就说明了大盘跳水之迅猛。当时就怕出现1月4日的熔断,于是直接指令交易员挂跌停价出货,但手中个股早跌停了。
9:57 恢复交易后,沪深300指数继续下挫,再度触发7%熔断线。A股提前收盘。最终3000多万元的筹码只抛出了60多万元,把在1月4日首次熔断时抄底的盈利全部回吐。
七大问题令私募老手折戟
这位有20多年操盘经验的私募老手,在前期股灾中能够及时退出获利,却没有想到,在熔断机制下却没能及时出逃。他认为,目前在有涨跌停限制的“T+1”制度下,实施熔断机制出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市场流动性缺失:从交易量看,市场的流动性比2015年的股灾时期还差。从投资者结构看,A股市场是一个以博弈为主体的市场,当流动性不足,博弈策略就无法实施,而熔断机制限制了流动性,这对金融市场是致命的。
第二、熔断机制放大了杀跌威力:熔断机制在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效应”背景下,或会助涨助跌,引发A股市场的剧烈波动。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投资者缺乏持股的坚定信心,一旦风吹草动,“羊群效应”立马显现。而熔断机制和这种“羊群效应”结合起来,就放大了杀跌的威力。
第三、熔断和涨跌停板叠加更降低流动性:A股为了“降低投机性”,实施涨跌停板交易制度,这基本上就是一种熔断了。如个股被大单封死跌停,就等同已被“熔断”了,因为无法卖出,如果再加上5%~7%的熔断机制,几乎将上涨和下跌空间封死。在“磁吸效应”作用下,市场非常容易滑向5%~7%,这是形成了规则叠加。且熔断机制的标准低于涨跌停板,相当于给大盘设定了7%的涨跌停板,使得流动性更为降低。
第四、熔断线距设置太窄:设置熔断的主要原因是要阻止市场“闪崩”导致金融系统紊乱。但是从熔断的效果来看,触发第一次5%的阈值太窄了。据统计,A股大盘下跌5%并不少见。根据周四的情况,在5%第一次熔断之后,市场恐慌明显加剧,市场放量暴跌,表明大家担心触发第二次熔断从而卖不出去,恐慌性更为严重。
第五、助长投机氛围:由于5%的熔断冷静和7%的停止交易,利用临界点的“磁吸效应”有助于投机获利。市场在恐慌熔断之后,实际关闭了救市的通道,自废“武功”。这给做空者以可乘之机,利用巨大而短暂的抛单,迅速将股市“熔断”,做空成本非常低廉。配套股指期货、港股进行跨市场交易,利润非常可观。
第六、让可交易时间缩短到不确定:熔断之后市场交易时间缩短,导致抄底的资金无法买入,而想出来的资金也无法出货,加大了投资人心理负担和恐慌。
第七、熔断机制导致私募交易策略无法实施:首先是私募的平仓止损交易策略无法实施。此外对想抄底的资金关闭了大门。私募想趁市场反弹的时候降低仓位,但是由于熔断机制,未能等到反弹就已经快跌停了。
考验的时候到了
照理说,昨日上午10点就宣布“收盘”,给我留下了很多时间来思考本栏目文章应该怎么写。然而,面对这15分钟的走势,要想找一些话来说,却真是很考脑筋。昨天的市场,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打开电脑,却发现行情已经结束了,再看看自己的股票账户,资产已经硬生生打了9折。原本就没有话语权的散户,只能在剩下的时间里看着一条直线横向至收盘。如果在以往没有熔断的情况下,或许还能期待一下“国家队”抄底,还能奢望一下奇迹出现。但现在熔断了,什么希望都没有了。
如果在以前,散户没有话语权,主力机构还有点影响力吧。但现在,一旦熔断,主力机构的话语权也几乎化为乌有。以往大盘跌得再厉害,主力机构在个股上是可以做文章的,不管是大盘股还是小盘股,就算跌停了,主力机构还可以想尽办法出货。但现在,想出出不来,想抄底更是没门儿。所以现在,一周之内A股市场两天出现熔断,不仅散户着急,主力机构同样着急。以公募基金为例,如何应付基民的赎回,这是个问题。对于私募,即便是想清盘也清不了。而融资客呢?在大量个股无量连续跌停的情况下,如果再不“止血”,可能又会面临强平风险。对券商而言,一旦熔断,交易量骤降,昨日沪市仅成交800亿元,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大减。而一旦再次出现强平潮,券商还将面临巨大的融资业务损失风险。所以,如果守不住沪深300指数,那么A股市场面临“全输”的局面。
但是,在昨日盘中首次熔断后,市场恢复交易,在这1分多钟的交易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主力机构曾经做出过护盘的努力。比如,中国平安就一度从下跌3.13%,迅速拉升到平盘价位。这就是主力机构很典型的护盘动作,然而,机构们付出的努力依然被疯狂的抛盘给秒杀了,这就是所谓的“寡不敌众”。
那么接下来,市场还会不会更加恐慌?我认为,市场仅仅休整了一天,就再次陷入“绝境”,要想绝地逢生,就得看管理层的态度了。现在,也真正到了考验管理层的时候。昨天,才刚刚实施不到一周时间的熔断机制被暂停,大盘的危机或有望得到缓解。
(张道达)
现在,只要您关注微信公众号“每经投资宝”,就可以提前一天收看张道达先生的最新观点,每晚9点,不见不散!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手记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证监会发布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规定
市场消息
为防范大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集中、大规模减持冲击市场,并依法保障其转让股份的权利,中国证监会7日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规定自1月9日起施行。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证监会上市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按时间推算,2月份之前不会有大股东通过竞价交易减持股份。规定明确,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若按证监会2014年至2015年6月底间统计的数据测算,大股东在沪深交易所集中竞价减持的77%的股份将受到限制。
在保障大股东、董监高转让股份权利方面,减持规定明确大股东减持其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上市公司股份不受本次发布的规定限制。同时,规定还为大股东保留了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减持途径。
此外,规定还设置“防规避”条款,专门遏制相关主体通过协议转让“化整为零”、“曲线减持”;并区分不同情形,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和中国证监会行政监管两个层面,明确了监管措施和罚则。
证监会表示,“减持规定”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化解恐慌情绪。规定出台后将不会出现“减持潮”;引发市场大幅下跌的说法没有根据,投资者应当理性看待、审慎甄别。证监会还表示,出台“减持规定”,并不意味着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等“国家队”即将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也不会发生改变。今后,证监会将继续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