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3家乡镇污水处理厂,要么逾期停工,要么长期闲置不用,7亿多元的投资不仅没有派上用场,而且白白打了水漂。究其原因,多数在于前期规划与设计不合实际,设计容量过大,实际运营“吃不饱”。
工程未动,规划先行。需不需要建设、在哪里建设、建设多大体量、如何建设……项目规划如同行军路线,一系列问题都要经过严格的科学分析和论证,定好了方向、标好了尺度、立定了规矩,才能把事情干好、把工程建好。如若工程规划不符合当地实情,污水处理能力并未有效评估,后续建设配套滞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容易影响工程的实际使用与效能。正应了“生产不会算,诸事都白干”这句话。可见,能不能做到前期科学论证、规划立项、配套到位、施工有序,直接关系到民生工程的成败。
现实中,一些地方的干部好大喜功,为了尽快见效果、显政绩,盲目追求“快上马”、“建着看”,前期规划马马虎虎、专家论证稀里糊涂、工程施工随随便便,最终落得是边建边拆、边修边改。还有的地方,即使制定了合理规划,结果领导一时兴起当起了“总规划师”,拍脑袋规划导致前后不统一,项目难逃“夭折”厄运。于是乎,劳民伤财之余,意欲“显政绩”的工程也成了后人诟病的把柄。
一些工程,尤其是污水处理工程,多数以吨位、量级为重要的衡量单位。在规划建设时,往往会打出提前量、设计出些许余量,难道不应该吗?面对质疑,一些官员很不理解,甚至大呼无辜。毕竟,前期规划的确是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前瞻性也很有必要。但是,注重前瞻,也应立足现状。因为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不应顾此失彼,盲目前瞻、拔苗助长。谋划在前,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不科学、脱离实际、只究小节不顾大局的谋划,则容易变成“无用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设一项工程如此,为百姓谋福祉的方方面面工作都如是。规划的前瞻性与系统性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规划的前瞻是必要的,立足实际实事求是的系统性也是必要的。
专业的项目要由专业的人员来承担,资金政策的支持则要由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来负责。前期规划需要专业与配合,这不仅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执政智慧,更考验着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归根结底,还是作风实不实的问题。不论是前瞻,还是系统,都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莫让前瞻遮蔽了系统思维,这才应了“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遵循。(李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