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实现了快速发展、安全运行,战略地位进一步增强:航空运输规模稳居全球第二;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比重已达22.8%,“十二五”期间安全运送旅客18亿人次。
记者从2016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3457.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18亿人次,货邮运输量达2887.6万吨,年均分别增长9.6%、10.4%和2.3%,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比重比“十一五”末上升8.3个百分点。
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五年来,中国民航实现运输飞行3480万小时,比“十一五”期间增加70.9%,未发生运输航空事故。特别是从2010年8月25日至今,运输航空连续安全飞行64个月、3645万小时。
开展航班延误专项治理。航班是否正常一直是乘客关心,也是民航狠抓的一项工作。“十二五”期间,在航班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民航积极开展挖潜增效、扩容增效,完成京昆、广兰、京广大通道建设,开展大型机场保障能力评估,推进协同决策系统建设。5年来,中国民航的航班正常率平均为71.77%。
战略地位进一步增强。5年来,民航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努力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空运输互联互通,促进长江经济带机场群建设。“十二五”期间,中国通用航空业务量年均增长14.8%,全行业保持连续盈利,实现利润总额约1800亿元,是“十一五”时间的3.14倍。
“家底”更加厚实。五年来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7100亿元;机队规模由2607架增至4511架,运输和通用飞机分别净增1048架和856架,达2645架和1866架,分别增长65.6%和84.8%;运输航空企业由45家增至54家;通用航空企业由111家增至278家;运输机场由175个增至206个,其中旅客吞吐量三千万级机场由4个增至8个,千万级机场由16个增至25个,新建支线机场40个。
行业发展更有后劲。五年来民航通过科教创新,开展了“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等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组织开展C919等国产航空产品适航审定,ARJ21正式交付客户;新一代旅客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完成首次航空生物燃料载客飞行;打造航材共享信息平台等。(记者齐中熙、陈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