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2月23日电 (郭军 徐菲)12月23日,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政协经济委、暨南大学、南方日报社联合主办“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战略·文化角色”学术圆桌会议在暨南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聚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文化建设,为党委和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以提高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竞争力。
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原馆长葛剑雄教授从专业出发,介绍了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背景,指出了历史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并重点阐述中国古代“传而不播、开而不放”的文化态度。葛剑雄说,中国把自己的文化提到很高的地位,而其他人是没有受到开化的蛮夷,中国人欢迎他们来学习中国文化,却不愿意学习他们的文化。做贸易也是类似,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是由阿拉伯人、波斯人积极主动的开发,中国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他还指出今天我们要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果没有对方的配合和合作也是不行,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应该为当前的发展及城市战略服务。
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指出,我们立足于构筑城市文化时,向外是一种开放的眼光,同时也要构筑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个性,这就要注意继承本土的文化基因,在文化基因中去构筑本土的文化特色。”其次,要整合已有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很重要的文化价值基础,有理论家在谈到文化是资源的华服,展现出地方的独特和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需要更多的加以整合。
广州市港务局局长常敏指出广州的城市发展与港口之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基于此提出了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突出、商业贸易发达、航运基础发展比较好、腹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还提出了加快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举措,包括制订实施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航运枢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航运物流、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集聚和做大做强各类市场主体、加强智慧航运建设。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刘锡涛为广州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建言。他认为,城市航运中心建设最重要的因素,包括辐射面、财富总量、人文因素等。他指出做好定位是建立航运中心城市的第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