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调机房上面的井口可看到机房内的生活用品
老两口住高校地下机房数年 学校:不会让其居无定所
昨日,涉事的郑州某高校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二人确是学校的“临时工”,但学校长期给他们安排有免费职工宿舍。学校绝不会开除他们。对此,老夫妇中的男主人告诉本报记者,居住在地下机房确实不合适,昨日他们已搬走一部分东西,今后不会在地下的机房继续居住。
老夫妇蜗居地下数年,屋内有电视冰箱等
昨日上午10时,在文化路与英才街交叉口东北角,一处用竹子和篱笆围着的“小院”内,设有附近一所高校的空调机房,它深入地下数米。此时,原来的井口已经被一张铁板盖住,上面有一把新锁。井口旁,设置有电视天线、疑似洗浴水箱等设备。
“一对在附近高校工作的老夫妇在井底生活了好几年。”曾经下到机井底下的一名知情人士如是说。该人士曾多次前来探访。机井底部距离地面约5米,上下井需要借助一个没有扶手的铁梯。井底大概有五六十平方米的面积,一部分被空调压缩机占据,另外一部分摆放有一大一小两张床。此外,还有电视机、电冰箱以及洗衣机。
该人士说,井底基本见不到阳光,弥漫着潮湿、发霉的味道,压缩机工作时的噪音也有六七十分贝。夫妇二人从不在井底做饭。为何老夫妇要住在井下?该人士称,一是为省钱,二是为工作方便,女的平日就负责维护空调机房。记者在现场等候两个多小时,未见有人前来。
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老夫妇的一名亲属,对方婉拒了采访。附近某售楼部的一名工作人员称,他本人也目睹过一对老夫妇确实曾在机井下居住,但平时极少接触。
此事被网络曝出后,迅速引起大量网友关注。“被这么一曝光,他们估计住不成了,可能工作都要丢!”一名网友的留言颇具代表性。
校方:不会赶二人搬离机房,也不会开除
昨日下午,涉事的郑州某高校宣传部部长惠某,就此事接受了采访。
惠部长表示,这对老夫妇确实是学校的“临时工”,男子系基建处的维修工,而女子系后勤处的一名员工,她负责看管学校空调机房,排除一些简单故障。两人几年来工作表现一直很好,人非常老实本分,工作也认真负责。由于二人年龄较大,学校也很关照他们,二人也都办理有“三金”,学校也给二人安排有20余平方米的职工宿舍,他们也已经占用。但据他们了解,夫妇二人为方便工作,有时就住在地下数米的机井内。
网络上的大量关注,会不会导致学校将二人撵出机井,使老夫妇无处可去?会不会像一些网友担心的那样,两名“临时工”有可能被学校开除?
“没有说不让(他们)住,学校会尊重二人的意愿。”惠部长回应称,如果老夫妇想搬,他们会提供相关帮助,学校本来就给二人安排有职工宿舍,老人不可能流落街头;如果不想搬,他们也不勉强。此外,二人丢掉工作的情形也不会出现。
当事人回应:已搬离机房,不会无处可住
下午5时,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夫妇中的男主人马福来。
“今后不会在那里(空调机房)住了。”马福来说,他和爱人都是附近这所高校的临时工,老家在巩义市。一直以来,学校方面都很关照他们夫妇二人,对他们很好,也确实给他们安排有免费的职工宿舍,他们也的确使用着宿舍。平日里,他的爱人负责看管学校位于井下的空调机房,为图省事以及方便工作,他们有时就会住在井下,仔细一算,至今已有数年的时间。机井上的一把新锁,也是他锁上的。
在马福来看来,此事一经网络报道出来后,客观上给学校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这让他心里很不好受。如果严格按照规定,空调机房住人也是不合适的,他们不想给学校带来麻烦。因此当天下午,他们已经悄悄搬走了一部分东西,今后会完全腾空,搬至学校宿舍居住。
针对众多网友的关心,马福来说他内心非常感谢,但他想强调的是,夫妇二人虽然搬离了机井,但不会无处可住,而是搬到学校此前安排的宿舍内。另外,学校方面也不会处分他们。此外,马福来不愿意再多讲。□记者 张波 文 洪波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