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6日电 台湾《旺报》16日刊文称,FOF(Fund of Funds)即基金中的基金,也就是组合基金。不同于一般的基金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为投资标的,组合基金以基金为投资标的,以降低风险、实现特定投资策略的目的。台湾的基金公司要进入大陆市场,与银行理财通过FOF的合作模式不失为一种快捷方式,既能深化与大陆银行的合作关系,又能拓展业务范围,打入大陆的财富管理市场。
文章摘编如下:
目前大陆的FOF主要是保险系FOF、券商系FOF、私募系FOF和银行系FOF。从体量上看,社保FOF占主导地位,但是社保的资金来源稳定,考核也并非市场化;在市场化的机构中,券商系FOF占据主角。
自负盈亏观念未彰
目前存续的券商资管产品53支,操作上以指数基金和场内外基金套利为主;依信托或管理人自主发行的私募组合基金在80支左右;目前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尚无FOF产品发行,而以偏股型公募基金为主要对象FOF也有待发展。可以看出,无论从基金的规模还是形式上来说,与海外FOF基金都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大陆银行系FOF产品发展较为缓慢。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出生时点不佳,在牛市末端的2007年大量发行股票型FOF产品,必然在随后的股市泡沫中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影响产品声誉。二是股票型FOF是净值浮动型的,大陆投资者大多尚未转变观念,“投资者自负盈亏”的风险文化还未形成,使得FOF并未广受欢迎。三是大陆的基金公司投资行为偏散户化,业绩波动较大,同时银行相对缺乏遴选基金管理人的专业人才,难以选出优异基金标的。
眼下随着大陆利率市场化的完成、银行加速转型以及银行理财的迅速发展,未来几年银行系FOF“腾飞”可期。银行系FOF相对于券商系、私募系而言具有最大的优势,在于较强的渠道优势以及较好的品牌声誉。同时,银行系FOF需要继承银行稳健经营的理念,避免业绩大起大落,因为大陆投资者不同于海外相对成熟的投资者,恐难接受理财产品大幅亏损。若FOF投资业绩不佳,最后可能牵累银行声誉,得不偿失。
故应着眼以下几点,稳固发展基础:
一是提升大类资产配置的投研能力。海外研究发现,择时和资产配置获取的超额收益要远远大于证券选择的收益。大类资产配置是构建FOF的核心。银行作为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市场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对于宏观研究和资产配置应具有相对独特的优势。
二是初期构建以债券型FOF为主、股票型FOF为辅的组合策略。当前债券市场绝对收益率水平较低,未来仍有下降的趋势,而产品端的负债成本下降缓慢,因此亟需拓展投资端收益来源。目前银行理财受制于自身加杠杆的限制,但可利用债券FOF的形式,借助外部管理人的灵活性,在可控的范围内增加杠杆比重,增厚债券投资的收益。
三是按风险承受度,将合适的FOF卖给合适的投资者。银行理财理应承担起投资者风险匹配的职责,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才是产品的长久发展之计。特别需要让投资者对未来的可能风险和损失更加了解,而不只是基于产品过去的业绩,因为风险都是针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台湾基金发展蹊径
因此,台湾的基金公司要进入大陆市场,与银行理财通过FOF的合作模式不失为一种快捷方式,既能深化与大陆银行的合作关系,又能拓展业务范围,打入大陆的财富管理市场。大陆的财富管理仍处于新兴阶段,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随着人民币加入SDR,未来的资本双向流动加快,大陆资金海外的理财需求也将上升,将是台湾资产机构的良好发展机会。(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