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新华侨报:日本中小城市衰败因陷入思维困局
2015-12-14 14:35:00
 

  中新网12月14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在日本,被称为“地方过疏化”的中小城市衰败,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政府偏心扶持力度不够”……尽管日本学者们通过一份份详尽报告,力图找出原因想出对策。可是近年来,日渐萧条的中小城市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如何广纳人口、聚攒人气来重振旗鼓,成为日本中小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

  文章摘编如下:

  从挖掘本地特色到出台优惠移居政策,地方政府不可谓不尽心,却难有多少明显成效。日本总务省的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东京、名古屋、关西三大都市圈的人口占到了日本总人口的50.93%。其中,东京圈人口超过3500万,占到总人口的27.7%。

  而另一方面,随着日本“高龄少子化”进程不断加快,“地方过疏化”持续恶化,逼近千人低位的城镇比比皆是。很多地方甚至因为没有选民投票,已经无法正常选举,陷入政府难以运转的窘境。在日本,“中小城市消失”不再是危言耸听。

  其实,日本中小城市在鼓励生育和招揽外来人口上祭出各种大招,不能说没有诚意;在支持本地产业和盘活中小商贸活动上出台亮瞎眼的优惠政策,不能说缺乏力度。但是仍难以遏制颓废之势,其根结恐怕还在思维方式上。

新华侨报资料图

  纵观日本中小城市的发展政策,安心、安全长期以来被视为最重要理念,是执政的最高准则。不可否认,创造一个治安环境良好、衣食住行放心的城市,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但是,对于经历繁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日本中小城市而言,通过“开源”增加财税,保证“民生工程”的持续性,或许是更为紧迫的事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政府不转换执政理念,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挖掘城市活力上,各种安心、安全的“民生工程”也难以持续,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此外,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城镇化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由于“统一性”思维的影响,日本城市发展模式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就拿饮食文化来说,日本全国的拉面数量虽然不下百种,但却是“换汤不换药”,掰着手指就能算清所有拉面使用“汤料”的种类。

  表面看,这是一种整齐划一的体现,实质上却反映了现代做事模式的单一。同时,日本社会近乎刻板地遵守着诸多条条框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言行高度统一的优势,但也逐渐衍生出缺乏“个性”的重大缺陷。

  在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求新、求变成为时代潮流。从这个角度看,日本城市发展囿于固有模式,难以打破思维定式,凡事求“稳当”,或许已经是逆潮流而动了。日本中小城市保持“稳当”,无异于是在走向没落的路上坐以待毙。

  最近,福冈市为增加当地活力做了一项小小的尝试,决定把市内天神地区的“亲富孝”大道,改为“亲不孝”。虽然有人认为这是“博出位”,太不严肃。但是,政府认为前者名称太过“稳当”,导致城市缺乏吸引眼球的亮点。

  因此,政府决定借助改名之举,让更多民众对地方历史中的奇闻异事产生好奇,为一成不变的生活投入激起波澜的“石块”。不想,政府的大胆想法,最后得到了当地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不少地方城市的衰败虽然与人口负增长、老龄化有很大关系,但也并不是无法解开的死结。办法总比困难多,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前进的。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或许,要打破恶性循环,日本地方城市需要摈弃“凡事求稳”的思维方式,多向前冲一冲,尝试更多新点子,这样才能最终找到出路。(蒋丰)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