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老小区引进停车公司惹争议 被质疑手续不合法
2015-12-14 11:22:00
 

老小区引进停车公司惹争议被质疑手续不合法

小区路上施划好的车位

  老小区引进停车公司惹争议

  街道办:停车公司还在办手续 社区问题专家:程序不合法易消耗政府公信力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金沟河5号院小区多位业主反映,一家停车管理公司在小区内“违法”收取停车费。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发现,负责引进该公司的街道办没有公示相关资质和批文,事先也没有征求多数居民的意见。

  对此,永定路街道办副主任韩仟回应称,该公司停车收费管理的相关合法手续仍在办理中。此外,韩仟承认,在征求居民意见方面,他们的前期工作“确实有欠缺”。

  事件

  突然通知要收停车费

  业主陈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12月5日凌晨3点,小区居委会门口排起了长队,为的是抢购刚施划的停车位。大约一周前,北京市路安迪停车场建设管理公司开始在小区地面施划车位,之后居委会贴出通知5日收停车泊位费。

  “突然就说收费,谁允许他收费了?要想收费得先经过发改委的批准,居委会没有公示任何相关授权书和资质,贴个通知就开始收钱。”陈先生说。

  多位业主回忆,这份通知贴在各栋楼的楼道里,有些楼长和单元长都不知情。该通知显示,持有户口簿和行驶证且地址相同的,每个车位费用1300元。

  当天中午12点多,接近300个车位全部被抢完,随后又有业主开始抢购临时车位,费用为600元。购买的业主没有拿到任何协议,手里只有一张收据。

  在小区住了二十多年的刘先生没有买停车位。“我也不想买,一来这根本就不合法,二来也抢不到。”他说。

  探访

  交费后停车问题不断

  前天上午10点,北青报记者来到该小区看到,地面上施划好了车位,并标好了车位号,有些已经安装好车位锁。

  多位业主称,按照政府规定,老旧小区不能安装地锁,但该公司在小区内安装了100多个地锁。此前未装地锁时大家都是随便找地方停车,互相协调并没有什么矛盾。

  小区820楼的住户秦先生说,“以前车位都是周转使用,你走了别人能停,现在安了地锁好多车位都空着,更难找到地方停车了。”他表示,老旧小区本来路面就窄,一些孩子和老人也很容易被地锁绊倒。

  此外,有居民反映工人在雾霾天时仍施工,将小区的绿化带改成车位。

  前天上午11点, 825楼一位业主以停车公司“野蛮施工”为由报警。永定路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说:“这不是警察的职责范围,你们应该成立业主委员会,要不然就去找街道。”

  质疑

  停车公司手续不合法?

  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多位业主质疑停车公司收费的合法性,他们表示,街道办和居委会都没有公示该公司停车收费的相关资质和批文,也没有提前征求大家的意见。

  业主贾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和几位业主曾要求永定路街道出示该公司停车收费的相关资质和批文,“他们告诉我们说,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什么都拿不出来。”

  同时,多位业主表示,事先都不知道小区要引进停车收费管理公司。820楼的秦先生说,很多人都没看到举手表决的通知,就连楼长和单元长都不知道。

  “我们不反对管理停车位,我们也希望把小区建设得更好,但先得说合不合法,再说合不合理,最后再说秩序的事儿。”816楼的张先生说。

  回应

  手续正在办理

  据了解,在该小区收费的是北京市路安迪停车场建设管理公司。该公司经理杜小平称,公司和街道办签订了正式合同,因此收取停车费是合法的。至于在小区内安装地锁,他称,“是因为有部分居民需要才安装”,如果业主不同意,公司会马上拆除。

  对于此事,永定路街道办副主任韩仟回应:“如果非要说合法,可能比较牵强,但从合理性上说,我个人认为是可以预收费的。”他表示,公司已经递交相关材料,手续办理下来只是时间问题。

  韩仟介绍,金沟河5号院是航天二院的小区,没有业主委员会,后勤物业方面一直由街道办负责管理。近几年,一直有居民反映停车困难,而此前街道办和路安迪公司有过合作,因此决定引进这家停车管理公司。

  韩仟解释,今年夏天居委会曾组织了两次居民代表大会,征求了居民意见后才开始启用停车收费管理的政策。随后,该小区居委会主任出示了一张9月25日会议的照片,北青报记者看到,出席会议的有数十人。

  “我们的前期工作确实有欠缺。”韩仟表示,之后街道办会督促该公司,尽可能地多提供一些车位,满足居民的需求。

  专家

  程序不合法易消耗政府公信力

  北京市住建委物业管理专家舒可心认为,老旧小区的停车管理,原则上应该由居民会议来决定。

  “老旧小区的任何事情,都应该由居民会议决定,居民会议可以决定任何事,如果没有遵照法律便容易引起纠纷。”舒可心解释说,程序上不合法,容易让居民怀疑街道办与引进的公司有商业利益关系,“本来可能没有利益关系,但大家不信任,这样也消耗了政府的公信力。”

  文并摄/本报记者 周丹 线索提供/陈先生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青年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