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天文学论文称,矮行星谷神星的神秘亮斑的矿物质成分可能是水合硫酸镁,并认为这颗矮行星可能是在太阳系外围形成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黎明”号探测器自从今年3月开始围绕谷神星考察,发现了其上有众多亮斑。大多数科学家假定它们的成分是水或其他种类的盐,但因为没有观测到某些关键的波长,一直对其矿物质缺乏明确的认定。
此次,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安德鲁·那修斯和他的研究团队,使用“黎明”号探测器上的帧式照相机记录的数据,对谷神星表面做出详细的观察。他们编目了谷神星表面的130个亮斑。这些白色的“补丁”大多与撞击坑相连,与谷神星主要表面如沥青样的暗色相比,这些“补丁”更加明亮,就像混凝土中镶嵌了一些海冰。光谱测量表明,这些亮斑区域很有可能是由水合硫酸镁组成。
研究人员报告说,最大的亮斑Occator位于陨石坑“刻瑞斯”的底部,成分应该就是典型的水合硫酸镁。这一区域被明亮的物质覆盖着,表现出水冰升华带来的雾霾,其可能由冰粒或者尘粒组成,在陨石坑中遵循着昼夜节律出现和消失。这些结果意味着,谷神星是主小行星带中第一个确定的表现出彗星般升华活动的较大星体,这些结果也再次支持了太阳系中小行星和彗星的成分和含冰量是处于一个连续谱上的观点。
与那修斯团队论文同时发表于《自然》杂志的另一篇文章指出,谷神星表面特定矿物成分的确定,表明这颗矮行星可能是在太阳系外围形成的。
意大利国家天文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使用“黎明”号上的光学/红外成像摄谱仪,获取了光谱在0.4微米到5微米之间的新数据。数据显示,一类特定的矿物成分——层状硅酸铵盐在这颗矮行星的表面上广泛存在。该研究结果表示,氨很有可能在谷神星形成时就与谷神星的黏土发生反应,以有机物质或者冰的形式被吸收进了谷神星。(记者 张梦然、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