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华阴老腔爆红 或由船工逆水拉船所喊号子演变而来
2015-12-10 09:32:00
 

  这几天朋友圈刷屏的除了“主要是气质”,就数谭维维那首取材自华阴老腔的《给你一点颜色》转发率高。在上周六的《中国之星》上,谭维维携手华阴老腔这个堪称“最接地气的黄土摇滚”登台,不仅获得现场大众评审的一致认可,更在网络上掀起热议。微博上关于华阴老腔的讨论更是层出不穷,甚至很多专业人士也加入了讨论大军,在知乎上讨论起了华阴老腔这门艺术。

  和谭维维合作的五位老人家,是谭维维从陕西华阴邀请来的老腔艺术家,其中张喜民、张新民是老腔正宗传人张全生的儿子。2006年,华阴老腔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张喜民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谭维维为何会选择这样一种陌生的艺术表达形式?“我一直特别喜欢秦腔,就是一个念头出现了,本来是想找秦腔,然后他们就推荐了华阴老腔,之后我看了他们很多资料,就是《白鹿原》里面那个视频。看的时候,就是很沸腾。我觉得这个视频是很形象的,从听他们的音乐到看他们的表演,这就是人在生活、劳作时会表达的音乐,那种从骨子里面透出黄土的热情。”当时谭维维觉得这是中国最早的摇滚乐,就把这个念头告诉崔健。“开始他还有些疑问,但他还是特别信任我们,让我们去做。”

  当然,在排练过程中,还是有不少问题发生,譬如节奏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毕竟民间艺术家还是很自由的,所以跟任何乐队合作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到底是他们来将就我们还是我们来将就他们?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华阴老腔这种音乐形态,所以整个过程就是我们乐队去配合他们,是很被鼓舞的。”在谭维维看来,看过华阴老腔的表演后,立马觉得自己这帮年轻人是没见过世面的“二傻子”。“太震撼了,他们来北京排练了两天,我们一直反复排练每天都到深夜。”甚至第一次彩排,是失败的。“因为老人家是不戴耳反的,他们听不到节拍器,他们事后告诉我他们听到的是嗡嗡嗡,完全踩不到节拍。但是我觉得他们在舞台上的那种能量,完全让所有包括我们和现场的观众激动到热泪盈眶。”

  华阴老腔

  最初谁在唱?

  可能是船工逆水拉船所喊的号子演变而来

  关于“老腔”这一名称的来源,有一种说法称其是湖北的老河口说唱传到华阴之后逐渐演变而成,所以取老河口第一个字命名为老腔。有专家推测,老腔可能是从船工逆水拉粮船所喊的号子演变而来的。当时,华阴的漕运直通长安。带头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形成了现在所谓的“拉坡调”。慢慢的,“拉坡调”从狭义的逆水行舟号子,发展为广义上的大家一起吼的曲调。再后来,老腔成为皮影戏的伴奏,隐退在幕后,渐渐被人们所淡忘。

  当初在哪唱?

  在明、清时期华阴境内有十多个班社

  华阴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陕晋豫三省交汇处,东起潼关,西邻华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华阴老腔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据《华县志》载:老腔皮影又名“拍板调”,清乾隆年间就已盛行于陕西华县一带。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老腔是明末清初,以陕西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皮影戏曲剧种。在明、清两代,华阴境内有十多个班社,活跃在陕西、山西、河南交界一带。

  如今怎么唱?

  华阴老腔融入当代艺术表现形式

  由于华阴老腔是“家族戏”,流传很有限,直至参演林兆华的话剧《白鹿原》,老腔才一下子被带火了。据老腔表演者之一的张喜民介绍,为了把陕西当地特色加入话剧《白鹿原》,2005年时,林兆华、陈忠实,还有濮存昕,在西安的王府宾馆轮着看了秦腔、迷糊、老腔、汉中梆梆等等戏种。几番考量之后,他们决定让老腔再试一次。张喜民等人便唱了一曲《将令一声震山川》。5天之后,便收到了加入《白鹿原》剧组的通知。 2006年,华阴老腔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成都商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