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台媒:蔡英文回避辩论是什么原因
2015-12-03 10:21:00
 

  台湾《联合报》3日社论指出,这次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民主意涵空前倒退。尽管所有民调均早早定于一尊,认为蔡英文笃定当选下届台湾地区领导人;但选举只剩40多天,岛内各党内外竟连一场竞选辩论都未曾办过,如今蔡阵营更以程序问题抵制台湾地区领导人辩论。选举不是盲婚,就算蔡英文擅于经营形象,但如果民众不能确知其大政主张,怎么知道她当选后将如何领导台湾。

  这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情一面倒,一方面是人民“求变”心切,期待政党轮替;另一方面,则是国民党不断内讧,自乱阵脚所致。选情低迷,是国民党必须吞下的苦果,怨不得他人。但从“政治是众人之事”的角度看,民主选举不能只问胜负而不问政策主张,更不能流于募款、拜票、跑摊、抹黑等肤浅交手,而不在政策上进行实质的交锋,让民众了解各党的不同主张和倾向。如果那样的话,无异窄化了选举的内涵,也掏空了民主的精髓。

  民进党或许会辩称,蔡英文已拟妥“实践世代正义、改革政府效能、启动‘国会’改革、落实转型正义、终结政党恶斗”五大改革主轴,并就不同议题提出过多项政策白皮书,这些应足以显示她的决心。然而,光凭这些幕僚和学者拟就的长篇政策论述,要了解蔡英文未来的施政作为,是远远不够的。

  主要的原因有二:其一,蔡英文多年来致力经营的是一个“在野”的立场,以杯葛为已足;然而一旦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她马上必须切换为“执政”的角色,这是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一个习惯“闹事”的政党,如何转换为“当家者”,这是蔡英文必须告诉选民的事。其二,蔡英文虽提出过多份政策白皮书,但政策的“宣示”容易,“执行”则困难,这些都需要经过仔细检验,才知其虚实。马英九当年提出的“六三三”,如今落得一场空,恰说明未经检验的政见只是包装精美的“漂亮口号”罢了。

  从“在野”到“执政”的角色转换,意味着从“杯葛”到“面对”的态度调整;其间牵涉的,除了心态的差异,还包括智慧的厚度、能力的高低和处理技术的娴熟与否。因此,最佳的检验方式,是透过政策辩论交锋来切磋高下。蔡英文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政府有10多年从政的经验,又有在野8年的练兵准备,加上她选情大好,照理说,她原本应该很乐于迎接大选辩论的挑战,一展自己的好身手;孰料,她却坚持以特定媒体主办为由,而杯葛其他候选人的辩论安排。这种表现,究竟是出于傲慢,还是心虚,令人难以猜测。

  我们不妨看看美国的大选,目前虽仅在党内初选阶段,两党都已举办了多场政策辩论。无论是希拉里在民主党独占鳌头,或者地产大亨川普在共和党爆冷领先,都是透过辩论的民主机制逐渐浮现。反观台湾,国民党临阵“换柱”的恶例自不待言,民进党的初选又何曾有过开放的竞争?而如今到了政党正式角力的时刻,若连几场像样的政见辩论会都办不起来,仅能让选民各凭表面的印象分数盲目投票;那样的话,台湾还好意思宣称自己民主吗?

  文章说,我们并不担心蔡英文躺着选举,我们比较担心的是,她当选之后会不会躺着执政。原因是,假使台湾选民毫不在乎她的执政理念,不在乎她对台湾的困境有什么看法与解方,就愿意将权力全部交付到她手上;对于这样毫无质疑能力、无意辨别优劣的民众,她会有多少尊重与珍惜?

  更别忘了,在民众关切的两岸关系议题上,蔡英文宁愿花力气去向美国政府报告和解释她的立场,却不愿意向民众坦白陈述她扬弃“九二共识”后的立足点何在;在“立法院”改革议题上,她追求的目标只是民进党的席次过半,而不是“立法”效能;在能源问题上,她画出不可能的绿能大饼、又许下不涨电价的矛盾承诺,十足民粹手法。在台湾财经困境上,她如何在“新南向”与放弃“红色供应链”之间维持台湾产业发展不坠,如何兴建20万户社会住宅而实现世代正义,如何不修《食安法》而仅凭舆论谴责便能落实食品安全。种种疑问,如果有几场辩论,人们即可知道她的锦囊里究竟有无妙计。

  我们呼吁蔡英文放下身段,尽速同意参加大选辩论,这是基本的民主素养。要知道,辩论并不是为了候选人而办,而是为了选民而办,其结果,应有助于鞭策可能的当选人及时调整并补强自己的不足。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台湾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