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探索保护与减贫协同发展
2015-12-02 15:32:43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兰旻):生物丰富而多样是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是实现绿水青山的重要前提。生物多样性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发展新型生物产业的重要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前各类陆域保护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2020年目标,全国森林面积近10年净增长10万平方公里,重点生态功能区草原植被盖度提高11%,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高等植物35000多种,脊椎动物8000余种,已记录海洋生物28000余种。中国生物遗传资源丰富,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均居世界第一。中国是最早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在国际上率先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环保部生态司副司长邱启文表示,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前保护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建成自然保护区2729个,总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高于12.7%的世界平均水平,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近十年来,中国森林面积净增长10万平方公里,重点生态功能区草原植被盖度提高11%,修复红树林等退化湿地2800多平方公里, 实施水土流失封育保护面积72万平方公里。”

  2010年,联合国第65届大会呼吁设立“生物多样性十年”。随后,中国相继发布和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其中,战略与行动计划明确了保护优先、持续利用、公众参与、惠益共享等原则,制定了到2015年,力争使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努力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的三大目标。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徐海根认为,经过相应的指标体系评估,目前中国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方面进展良好,基本实现首阶段目标,“大部分指标表明向好的方向发展,重点工程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比如说大熊猫、朱鹮、羚牛、珙桐、苏铁等一批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呈现恢复和发展趋势;保护区的面积和数量,森林资源的数量,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情况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国基本实现2015年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继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邱启文表示,当前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压力仍然在加大,生物多样性退化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为此,中国将大力实施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摸清家底;二是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掌握动态变化趋势;三是强化就地保护,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四是加强迁地保护,收储国家战略资源;五是开展生物多样性恢复试点示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六是协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七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居民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过度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对生物多样性破坏较大。为此,近年来中国也在探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发展。据环保部生态司生物处处长蔡蕾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划定了35个优先区域,其中部分与贫困地区有叠加,目前在一些试点地区的工作已收到较好效果,“在扶贫过程中,我们希望当地社区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通过生计替代及生态旅游等一些方式减少对当地资源依赖同时又促进脱贫。我们现在也做了一些试点,比如蜜蜂养殖减少他们砍伐保护区生物资源,收到很好的效果。”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