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河北美丽乡村见闻:村庄宛如“都市”干部流行“裸薪”
2015-12-02 05:08:00
 

  中新网邢台12月2日电(记者 陈国林 张鹏翔)连田间小路都全部硬化,主干道线缆入地、完善了供排水系统,高楼林立、别墅联排,治安巡逻队配备专业设备和车辆昼夜巡逻,60岁以上的老人们免费体检、免费参加集体外出旅游,65岁以上老人每月免费领取两箱鲜奶,孩子们搬进了安装暖气、电扇的半封闭寄宿式学校……

  河北省宁晋县贾家口镇小河庄村,令人惊奇之处不在于它像一个村庄里的“城市”,而在于它的确与众不同:这是一个8年前就邀请设计院制定发展长远规划的村庄,进行了高标准绿化、亮化、美化,呈现出一派“村在林中建,人在画中游”的田园风光;这里有城市居民都羡艳的大型休闲娱乐文化广场,有提供户籍、计划生育、纠纷调解等一条龙服务的“村政大楼”——村民服务中心;有全体村民免费洗澡的惠农浴池,有全县第一个农村污水处理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这个村庄里的中小企业孵化器引人瞩目。早在十年前,村里就利用沙荒地规划建设了河北万兴源创业辅导基地,将村内作坊式企业全部进行整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检测,为小微企业生存发展闯出了一条路子,被河北省有关部门认定为“五星级创业辅导示范基地”、“河北省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我最大的愿望是让全村群众住上楼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宁晋县贾家口镇党委副书记、小河庄村党委第一书记、贾家口镇电线电缆工业聚集区管委会主任鲁学志告诉记者,如今这些都得以实现。

  据他回忆,小河庄村是1966年邢台大地震重灾区,到改革开放前还是有名的“要饭村”,民间有云“有女喂了狼,不嫁小河庄;地是盐碱地,房是土坯房,家无隔夜粮,讨饭走四方”。

  宁晋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因流传着“穷桑之下,有凰来仪”的美丽传说,被称为“凤凰城”。其电线电缆行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滚动发展,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电线电缆产业集群,被业界誉为“中国电线电缆四大生产基地”之一。

  小河庄电线电缆业的奠基人叫鲁学敏。那是1989年,原小河庄村党支部动员几户村民集资2.8万元,建成了全县第一家民营电缆厂。此后,小河庄涌现出了超达、三华、京缆等30余家电缆及配套企业。1993年,小河庄实现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一跃成为全县的“首富村”。

  在小河庄村监事会会长郭京波看来,该村之所以成为电线电缆聚集区和全县第一经济强村,主要得益于鲁学志“敢为天下先,勇为天下强”的不断创新精神。2003年,鲁学志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时,村里的中小企业普遍有“小富即安”思想,不想再创大业、求大发展。鲁学志带领新班子和40多名企业家三下江南,参观安徽、浙江、江苏的著名企业,并提出:“胸怀有多大,事业就能干多大。小河庄,要敢做全国电缆行业的老大!”

  目前,小河庄村是国家民委命名的“中国电线电缆第一庄”。截至2015年6月,聚集区内取得电线电缆生产许可证的企业61家,相关产品企业111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家、河北省著名商标13家、河北省优质产品企业4家、河北省名牌企业4家。年产值40亿元,产品型号2000多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超达”等知名产品相继中标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克拉玛依油田等国家重点工程。

  这个只有1192户4025人的村庄,201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多亿元,上缴税金36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8万元。不仅如此,该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村”、“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文明村”,获得“河北省小康村”、“河北省美丽乡村”、“河北省新民居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这是一个连续12年村干部“零”薪酬,以“倒贴钱”为荣的村庄。2003年至今,在鲁学志的的影响和带动下,小河庄村“两委”成员全部不领工资,所有薪酬全部用于群众。以9名班子成员每月工资9400元计,一年达10余万元。这些钱哪儿去了?据郭京波透露,刚开始时用于救助贫困群众,后来每年用于组织60周岁到75周岁的老人外出旅游。

  郭京波说,为了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自2012年起,鲁学志还从自己的企业每年拿出22万元,为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发放牛奶。

  河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协会会长盖文生认为,宁晋县小河庄村是“冀南平原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面旗帜”。盖文生调研后表示,小河庄党委、村委会经过20年探索和实践,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普通村庄,在一片贫瘠的盐碱地上建成了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富裕型小康村,开辟了一条在党组织坚定领导下,农村从贫穷走向富裕,由富裕迈向辉煌的成功之路。

  盖文生认为,多年来,小河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工哺农全面发展,坚持生态建设,坚持共同富裕,坚持党的建设,关键是有一个好的两委班子,有一个优秀的党委书记领路。他最感动的是这个村“创业致富,遇事争先”的独特文化,村“两委”成员和企业家时刻为村庄发展、共同富裕慷慨解囊。

  村民们回忆,村里的田间道路高洼不平,每到雨季泥泞不堪,鲁学志带头捐款9万元,郭宏亮、翟春伏两位企业家捐款7万元,修起了“便民路”。为解决农业生产需要,2005年鲁学志带头捐款6.5万元,带动全村15家企业捐款98万元,购置了收割机、灭茬机、旋耕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农机协会,从此村民享受了免费用联合收割机收小麦、免费灭茬旋地、免费收割玉米的“待遇”。

  在该村的光荣榜上,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1月,村主任郭丙阳捐资14万元为全村村民入合作医疗;2012年3月16日,村副主任翟东起捐资10万元为村民浇一次水;2012年4月,村干部捐资11万元组织65岁以上老人去西安旅游……

  全面建小康,小河庄怎么办?村两委认为,“小河庄没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致富路上不能丢下一个小河庄人”。村党委和村委会在开展“一帮一”、“一帮二”帮扶活动中,先后发动富裕农户向集体捐资3000万元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4年12月,鲁书记被任命为村党委第一书记,不再担任村党委书记,接替他的是一位“80后”。 他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号角相继吹响,小河庄又面临第三次创业,即集团化发展,走质量效益型、环保达标型、产品高端型发展之路。至于小河庄的明天,他新的梦想是打造“北方华西村”。(完)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