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9日电 香港《文汇报》19日解读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报告》,报告全面梳理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经贸合作的总体格局。对此,该报援引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中心理事长童友俊表示,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后续重点在于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领成员之间开展合作共赢。同时,中小企应抓紧机遇,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战略,在全球实现更好的市场布局。
文章摘编如下:
有专家指出,“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及沿线国家提供了一个合作的新平台,有望成为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稳增长的新引擎。
机电出口最多 进口原材料趋缓
从区域看,中国于“一带一路”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北亚的俄罗斯和南亚的印度等地区;产品种类方面,机电类产品出口占比最高达33%。进口方面,主要集中在中东、东北亚的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地区。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的进口量最大,占中国于“一带一路”进口总额的 42.58%。
从贸易方式看,中国于“一带一路”以一般贸易为主,且一般贸易出口比重逐年上升。2010年,一般贸易比重占同期出口贸易总额的58.69%,2014年这一比例上升至63.81%。此外,对外承包工程出口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有小幅下降,边境小额贸易和保税出口小幅上升。
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中心理事长童友俊。记者马琳 摄
从贸易主体看,私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比重逐年上升,2010年私营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近40%,到2014年私营企业占比近55%。报告分析,这显示中国市场的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私营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
报告指出,5年来,国有企业是进口主要群体,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占比超过40%。不过,近年来,私营企业进口表现呈现上升趋势,进口额已超越外商独资企业,成为中国从“一带一路”进口的第二大主体。
从产品种类看,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产品中,生活用品出口逐年增长且增幅较大。近3年来,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家具、寝具、灯具、玩具等生活用品均有较大增幅,部分增速超过30%。机电产品、精密仪器、钢铁制品、汽车等高技术产品出口也稳定增长。而进口方面,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原材料进口趋缓,但高端生活用品和食品进口增长较快。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鼎立
从各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情况看,贸易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其中,环渤海地区是进口最多的地区达42%,70%左右进口产品为矿燃料;进口货源集中在西亚地区(52%)和俄罗斯(10%)。
长三角地区于“一带一路”出口额居首位,达35%,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较大,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亚和中东欧地区。珠三角地区出口占“一带一路”总出口额的32%,其中57%出口到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据了解,本次报告由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大连瀚闻信息有限公司共同撰写。涉及数据主要来自于瀚闻信息有限公司的全球最大贸易统计数据库--GTA和GTF数据平台。其中,GTA数据平台涵盖了世界所有的重要市场和贸易国,包括报关单、提单、舱单、统计数据等多种类型数据,可追溯到1996年。(记者 马琳、紫晨、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