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起,广州日报策划推出“广途‘通’气会”系列报道,发动全社会一起为广州交通建言献计。首篇报道《摸查五干道 外车占两成》出街后即引起广泛关注,市民、网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向本报反馈意见,交警、交委等主管部门也针对本报提出的拥堵问题、解决方向给予正面回应。为此,我们“召开”此次“圆桌会”,为市民的畅通出行出一份力。
数据显示:
今年确实更堵了
广州日报跨月调查市区主要通勤繁忙路段的早晚高峰拥堵状况,昨日先后得到了广州市交委、交警的回应。数据显示,今年确实更堵了。
市交通部门对本报调查的5路段,进行了车速和拥堵数据分析。以10月23日的数据为例分析显示,工作日的早晚高峰,相比较市民所熟悉的“朝八晚六”而言,明显延长了,甚至部分路段每天早晚高峰加起来有8.5个小时:
黄埔大道(华快-马场路)的拥堵时段为7:30-11:30,15:00-19:30。
机场路(岗贝路-机场立交)的拥堵时段为7:30-9:00,14:30-19:00。
增槎路(松南路-西场立交)的拥堵时段为7:30-8:30,9:30-11:30,
14:30-16:00,18:00-18:45。
广州大道南(新滘中路-广州大桥)的拥堵时段为7:30-10:30,15:30-17:30。
江海大道(龙潭立交-石榴岗路)的拥堵时段为7:00-11:30,16:30-18:30。
广州市交警昨日也向本报披露了市区最常发生拥堵的路段及原因,显示各个路段的拥堵的原因各不相同,概而言之,其原因有七类:路网规划、过街配套设施不足、停车位不足、批发市场、施工因素、水浸因素、公交车站影响。
打车软件改变出行方式
广州市交委每月发布的《交通月报》显示,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使用率在减少。出行量在增加,为何公共交通出行率却在减少?“打车软件改变了所有人打车只打出租车的方式,原来打车是人等车,但使用打车软件后变成车等人。基本上使用软件的车辆不会自觉地停在停车场,一般都是在路面龟速前行等单,或者到约车地点等。”交警部门有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打车软件出来后违停警情不断上升。2013年一年的违停警情量是81900宗,今年1~6月份违停警情量已有79200宗。“中心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就被龟速前行和二次违停的车辆占用,所以城区里的拥堵指数不断上升。”
市交委总工程师沈颖也曾表示,自从广州实施限牌后,对于粤A牌车辆的增长,起到了明显调控的作用,但现在最大的难题是道路上出现了大量非粤A牌车辆,“尤其是近段时间,很多非粤A牌车辆在中心城区行驶,这些车并不是外地车,而是本地人上了外地牌进行专车运营。”根据市交委监测,近几年外地车进入广州中心城区的数量逐年上升。中心城区15条主干道外地车流量占比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6月调控前是5.9%,2013年11月上升为9.4%,2014年11月上升为11.2% 、晚高峰达到13.6%,而今年5月,更是上升为13.3%,呈现激增态势。
众声
喧哗
这是不是城市格局的问题?
我系天秤座的:专车直接在马路上线下客,对城区道路不熟悉,拿着手机一边说一边慢慢走,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情况。
FADO:有没有人想过这是城市格局的问题?把很多服务部门搬到近郊,把那些物流企业搬到远郊,把学校建到居住区旁边,能转到网上的服务都转到网上,简化流程。这样一来,城市有序,交通就有序。
没开朋友圈:其实城市规划才是根本问题,不能在5km内的同区工作消费、学习、医疗,人也苦,车也苦。
兔仔轩:道路是公共资源,大家的路权是平等的,只要合法,原则上不能随便限什么车出行。公共交通只要舒服、方便,群众又不笨当然会选择。
初九的话:我亲眼见过D杯被挤成A杯,有钱谁愿意坐公交?
小妖未成精aa:可以考虑工作日每天限两个尾号,少不了五分之一的车也能减少十分之一啊!
用户5743953911:买车如果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大可不必,要让他们的养车成本高到受不了。当然,前提是公共交通一定要搞好,要让大家走得快速、坐得舒服。
JOJOAMANil:归根到底还是人太多,车太多。
争议
外车整治能治堵吗?
艾瑞:专车减少14.7%自驾比例
咨询服务提供商艾瑞的一项研究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因专车出行导致的日均新增专车上路数量为371042辆,而因为专车出行导致的日均私家车出行减少量为654410辆,相当于因为专车出行导致日均私家车出行净减少量为283368辆;在专车用户的日常出行中,39.7%的用户会选择自行驾车出行,拥有私家车用户在出现专车软件前每周开车4天以上的比例为53.6%,而在出现专车软件后每周开车4天以上的比例为38.9%,相当于减少了14.7%自驾比例。
高德:专车上线,拥堵加剧
数字地图提供商高德8月25日发布的《2015年Q2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5月快车上线后,北上广深杭等城市拥堵明显加剧,与此同时以上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均增长缓慢,因此互联网专车、快车的出现可能是以上城市高峰期拥堵加剧的原因之一。
专家
支招
治理拥堵应有“组合拳”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志华,在研究了近两年来市交委发布的《交通月报》后发现,今年4月至9月,全市出租车日均客运量持续下降最明显,分别是:199万、189万、178万、174万、174万、171万;与此同时,公交车客运量也从744万分别下降到717万、710万、701万、701万、715万。而这一个时间段,恰好与专车兴起的时间点一致。
“专车的兴起,引起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渐受冷落;同时,专车的兴起,在广州的具体环境下,刺激了大量本地车主购外地牌照运营、周边城市车主也蜂拥而至。”周志华分析称,在全市整体出行量在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量却快速减少,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流向了专车出行。
不过,他分析专车里面既有本地车,又有外地车,同时还有本地人开挂了外地牌的车,如果要治堵,单纯“限外”不科学,应该摸清主体,掌握司机的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
广州市社科研究高级研究员彭澎也认为,广州拥堵问题不能完全归结于专车。他提到,其实专车平台上的很多约租车是广州本地车,专车有利于解决市民出行需求,因此在监管上也不能“一刀切”。彭澎还表示,广州的交通问题或许可以考虑向“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在对策方面,多名业内专家都建议,在考虑加强外地车管理的同时,要有综合整治的“组合拳”。(记者刘冉冉、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