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书写了中国奇迹,也伴随着成长烦恼。从区域差距到城乡差距,再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暴露出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催生着发展理念与方式的深刻转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协调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要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在中国谋求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全方位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着眼未来谋划全局的战略举措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从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到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五中全会勾勒的协调发展目标,体现出着眼未来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
“一个国家发展有三根支柱: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德国柏林全球贸易论坛秘书长埃伯哈特·特伦佩尔指出,从战后发展历程看,德国也曾面临欧洲内部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事实证明,协调发展对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平稳同步至关重要。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中国问题专家奥托·克里斯蒂娜女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东西部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依然很大,这和两德统一后的情形有相近之处。当时大批东德人涌入西德寻找工作。联邦和州政府为东部地区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投资和促进政策。东部地区很多企业如今都极具活力,产品出口率达到34%。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推介东部州的区位和创新优势,鼓励国际合作。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德国和中国有很多能够分享的经验。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雅各布·科克加德认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也是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来说,协调发展意味着必须减少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增加服务业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以预期,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之后,旅游业、医疗卫生、传媒出版等服务业的生产和消费都会有大幅提高,同时像钢铁这类重工业的规模会有减少,结构会进一步优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发展空间将得到拓展,发展后劲将明显增强。
“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给协调发展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给中国软实力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国综合实力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带动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和世界分享发展成果和经验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从古老的东方智慧,到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协调”一词被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在实现共和国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中,推进协调发展的实践,不仅将开创中国均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让广大中国人民受益,也将给世界带来发展机遇。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协调发展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世界多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巴西中国和亚太问题研究所所长塞维利诺·卡布拉尔表示,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差距扩大就困扰着人类。特别是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对人类发展意义重大。卡布拉尔认为,中国提出协调发展的理念,说明中国已充分认识到伴随发展过程而出现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挑战,将采取措施使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
“中国和包括巴西在内的拉丁美洲合作愈发密切,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双方的合作及经验分享将有助于克服这些困难。”卡布拉尔表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将正式运行,这将成为国际社会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一个良好契机,有助于实现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克里斯蒂娜尤其看好中国推动协调发展给德国企业带来的机遇。她指出,德中经贸合作十分紧密,有5000家德国企业落户中国,它们中有许多已经投身中国加强区域合作的战略中。“特别是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将给德中合作带来新机遇。德国的汽车、化工、建筑、机械等行业将受益。在一些地方,德中开始了新型合作。”
在特伦佩尔眼里, “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中关键的参与者、发展者、推进者和伙伴国。中国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不仅将打造更加全面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而且对世界影响深远。在这个过程中,亚洲经济将更加融合。德国是中国在高科技领域最可靠的伙伴,中国的发展将给德中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本报北京、华盛顿、柏林、圣保罗11月1日电 记者马菲、姜波、张朋辉、管克江、侯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