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万里茶道申遗新进展:国家层面按申遗预备项目对待
2015-11-02 08:58:00
 

···聚焦第四届无界论坛···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万里茶道申遗近期主要目标,是在2017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具备申遗资格,国家文物局已在国家层面将万里茶道与申遗预备清单项目的茶马古道和蜀道同等对待。”昨日,在武汉大学召开的第四届无界论坛上,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在发言中透露了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的重要进展。

  王风竹介绍,早在2011年底,省文物局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门设立了“万里茶路”(湖北段)文化遗产专项课题;2012年7月又邀请万里茶道沿线省份的文物部门、专家学者,在湖北赤壁召开了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

  2015年5月,万里茶道沿线8省文物部门在武汉召开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推进会,组建武汉联合申遗办公室,并将在2017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作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王风竹说,万里茶道现存的文化遗产数量多、类型全,有城镇、村落、会馆、教堂、驿站、商铺、外商办事机构、茶厂、茶山、古道、桥梁、码头等类别,包括茶叶生产、加工、运输、流通各环节以及与茶商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遗产,比如汉口江汉关、汉口东正教堂、羊楼洞明清石板街等,文化内涵丰富。

  王风竹认为,相较目前国内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申遗项目,万里茶道申遗更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这使万里茶道申遗在国家层面具有先天优势;万里茶道申遗不同于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它是8省民间到政府的自下而上的行动。

  他表示,万里茶道的申遗策略是中蒙俄三国跨国联合,遗产类型为文化线路遗产,申报内容为支撑万里茶道文化线路遗产的不可移动文物。万里茶道属于联合申遗项目,因每个国家每年仅有一个申报名额,正式启动申遗时,必要时可以考虑用俄罗斯或者蒙古的名额进行申遗。

  王风竹指出,万里茶道在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前,必须在确定遗产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提炼突出普遍价值,为编制申报预备清单文本提供支撑。同时,要针对遗产点进行必要的整治,还要适时开展与俄罗斯、蒙古之间的国际合作,共同打造申遗项目。

  第四届无界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刘建林 摄

  冯天瑜:武汉近代建筑是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昨日论坛上,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指出,武汉近代建筑极具文化价值,是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冯天瑜说,1860年代汉口开埠,武汉城市出现时代性转型,西方建筑在武汉出现,武汉近代工业、学校建筑受西方影响,中西合璧的武汉里弄建筑也不断涌现,可以说武汉是城市近代转型的典型范例。

  冯天瑜表示,历史建筑作为优秀文化遗产,能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如与万里茶道相关的汉口俄租界砖茶厂和茶商建筑,见证武汉近代工业的最初起点;武汉大学民国建筑,反映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思想;汉阳兵工厂、汉阳铁厂工业建筑,则是清末全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的见证。

  冯天瑜认为,武汉近代建筑文化遗产的存在,对如何认识城市,如何建设好城市,具有重要价值。城市规划发展,不能“千城一面”,这样不仅单调乏味,也缺少与本地历史文化相适应的个性与文化内涵。

  (记者万建辉)

  专家: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经验值得武汉借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共享遗产委员会主席西格费瑞德·安德斯等国内外专家,介绍了有百年历史的德国国际建筑展在德国城市生态、文化塑造中发挥的作用,为武汉提供借鉴。

  安德斯说,德国国际建筑展源于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浪潮,最早是展示新建筑材料、产品、技术,后来扩充到社会生态文化层面,公众广泛参与,学者、企业家都贡献智慧和资金,提出建筑与城市规划的解决方案。

  安德斯介绍,该展后来发展到以10年为一个周期,欧洲其他国家的城市也参与进来,举办的城市希望通过该展优化城市规划,改善城市景观。比如,德国鲁尔工业区,过去生态非常糟糕,通过举办建筑展,鲁尔区改造成了绿色生态区。

  会上,高级工程师、中信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粤梅也非常认同德国国际建筑展,她说,这个展从最初单纯的建筑展,发展到现在都市再生战略计划。

  关于武汉,郭粤梅通过德国鲁尔区和汉堡两个案例指出,武汉老重工业区不少,学习借鉴鲁尔区进行建筑展的形式实现转型升级,很有必要。“汉堡的城市再生计划是政府主导的,将废弃的工厂、防空洞都保护利用起来,他们的城市改造不单是区域性改造,因为有政府参与,还引发机制的改革,这些也值得武汉城市文化遗产改造时思考”。 (记者万建辉)

  阮仪三:通过文化遗产留住乡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提出,城市发展也要通过包括历史建筑在内的文化遗产留住乡愁。

  阮仪三介绍,留得住乡愁也是申请世界遗产的重要优势,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浙江的乌镇、南浔、西塘,六镇2001年共同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2015年已增加至13镇,继有千灯、锦溪、沙溪、凤凰等。

  他认为,这些古镇,有共同特征,即人与环境同处于和谐统一体中,中国人的“家宅”不仅供居住,也是对中国传统“家”文化的承载和维系。在这里,伦理社会的关系网络由前庭延伸到街市,形成相互守望的邻里社区,有“工商协作、城乡联动”的经济网络,“恋土助乡、心怀家国”的责任担当,“安适和睦、诗意栖居”的文化家园。

  阮仪三说,要在发展中守护城乡遗产,留住“乡愁”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又不失去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必由之路。 (记者万建辉)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长江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