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
中国经济已经连续5个季度放缓,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8.1%,预计全年增速在8%左右。不同于以往的经济下行主要是受经济周期性调整和短期需求收缩的影响,这一轮经济增速放缓已隐含着结构性因素和潜在增长率变化的作用。总需求增速的快速下滑需要逆周期的政策放松来应对,而潜在增长率的放缓则需要通过加快结构调整、深化制度改革来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形势下,应对短期需求收缩的逆周期调整,没有再像2008年那样出台大力度的刺激政策,而是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防止经济增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惯性下滑,从而使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为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创造条件。投资项目审批明显向节能环保和战略新兴产业倾斜,对传统产业的投资也以优化结构、减量置换为前提。与此同时,实施旨在鼓励企业和居民投资及消费意愿的结构性减税,放宽对铁路、市政、能源、电信、医疗等领域市场准入,民间资本投资将更加活跃,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改革等结构改革政策也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从短期看,中国经济依然具有弹性和较大回旋空间。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来自国内,国内储蓄率较高,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外资撤离。中国银行资产坏账率较低,流动性较强,存款准备金率仍高达20%,有能力抵御贷款展期并适当时候对不良贷款进行减记。近年来,中国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为政府提供了在外部环境变化时进行经济刺激的空间。
走向未来,中国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仍有许多有利条件。第一,国内消费市场加速扩展。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加快成长,巨大的消费潜力将不断释放。第二,人力资本提升空间较大。政府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加之家庭规模缩小和收入增长,使人均人力资本投入明显提高。第三,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投入大幅增加,产业技术进步取得进展,在高速计算机、航空航天等领域明显提升。第四,城市化加速发展。2011年城市化率达到51.3%,按照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测算,每年新增城市人口将达到1400万人,将创造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第五,区域回旋空间较大。沿海地区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内地转移,低成本比较优势在更长时期内得以延续,从而使经济高速增长周期拉长。
同时,也需看到,经过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条件有的正在发生变化,有的将要发生变化,经济增速难以长期保持在过去30多年10%的平均增速,增速回落可能难以避免,但这将是一个渐进缓慢的过程,不会出现经济急剧减速或增长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