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资讯抢鲜报
江苏11个部门联合推行生态葬 节地惠民培育新风俗
2016-03-15 20:01:00
 

  一年一度的清明祭扫高峰即将到来,据民政部门预测,全省将有4000万人历经一次短途迁徙,为的是祭奠先人、先贤和先烈。3月14日,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召开全省视频会议,联合推进节地生态葬和清明文明祭扫新风。

  人多地少,传统墓葬方式难以为继

  据介绍,我省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年死亡人口在50万左右,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墓葬方式,对土地资源的消耗总量会持续增加,不断挤压生产、生活空间。省农委副巡视员唐明珍表示,推进节地生态葬是保护耕地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农村私埋乱葬、重殓厚葬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影响美丽乡村的建设。

  “我省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尤其突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已下降到0.86亩,远低于全国1.51亩的人均水平,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土地开发强度居全国前列,苏南部分市县已逼近警戒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吴震强这样表述当前严峻的用地形势。他说,即便如此,当前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费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吴震强介绍,过去5年里,全省共供应殡葬用地达3440亩。今后,节地生态葬设施的土地使用要列入当地土地使用总盘子,只有符合殡改方向的设施,才能优先给予安排。与此同时,将有步骤、有计划地消化乡镇安葬设施的不合规问题。各地还将在用地取得、供地方式、土地价格等方面,体现节地生态用地的激励机制。

  5年内全省节地生态安葬率将达八成

  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介绍,截至2015年底,全省采取不保留骨灰生态葬法的遗体共有3万多具,节地式骨灰存放160多万具。苏南、苏中75%的乡镇,苏北45%的乡镇已建有立体式骨灰存放设施。但总体看,生态葬才刚刚起步,群众生态殡葬观念还不强,政府的激励引导措施还不够完善,南北进展也不平衡,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日前,国家9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我省民政厅、发改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等11部门随即作出部署。

  根据江苏省情,今后我省力推的葬式葬法主要有:不占或少占土地的生态化骨灰安葬方式,如以楼、廊、堂、塔、墙等立体形式存放骨灰,推广树葬、海葬、深埋等。倡导家庭成员骨灰合葬等节地型墓位,提倡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质墓穴,墓碑小型化、微型化,最大限度降低土地硬化面积。

  据介绍,近几年,我省城乡公益性骨灰堂发展迅速,以骨灰存放为主的节地葬式节约了很多耕地。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等地骨灰堂乡镇拥有率已达100%。

  根据设施存量和未来需求预测,力争到“十三五”末,我省节地生态安葬率要达到80%,所有乡镇都建有立体式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新建经营性公墓生态葬比例不低于35%,现有经营性公墓存量土地的生态葬比例不低于20%。

  奖励加引导,培育生态殡葬“新风俗”

  “当前要让这样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是自然规律,殡葬改革是人类观念的一次飞跃。”省林业局副局长卢兆庆表示,我省人均森林面积仅0.02公顷,低于全国水平,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弱。但一些地方还存在骨灰装棺再葬、修建豪华大墓等陋习,“青山白化”再复绿,何其难。

  为今后能拥有每一个“气清景明”的清明节,我省率先推行系列惠民殡葬和文明祭祀等改革举措。

  “要根据生态安葬的特点,创新祭扫服务方式和载体,如组织海祭、江祭等,让逝者的亲人寄托哀思。美化乡镇骨灰堂、生态安葬林等设施的环境绿化,引导低碳祭扫,让逝者家属感到满意。”侯学元介绍,全省都要建立完善的普惠型殡葬政策,建立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对自愿选择生态安葬的群众,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采用立体式安葬设施存放骨灰的,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或补贴;对生产和使用环保殡葬用品的单位和群众,给予适当奖励或补贴。鼓励党员干部带头选择生态葬。

  事实上,人们对生态葬的看法也在渐渐改变。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等地组织的骨灰撒海、撒江,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南京去年底的江葬仪式报名人数达到历年最高,比上年增加30%,节地节俭成为一些家庭办丧的“新风俗”。

  只要真心缅怀,哪里都可祭奠。我省还将推广在市区、街道、乡镇增设集中办丧点的做法,并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方便群众集中治丧和祭扫。徐州、南通等地搭设的这类固定场所,利用率已经很高。南通市区集中文明守灵已达到出殡总数的60%以上,解决了“吹吹打打”的殡葬扰民问题。

  南京市民政部门透露,今年清明节前,全市要举行200场社区集体公祭,还有诗歌朗诵会、网络祭祀、手机扫二维码祭祀等。各种新式的、清新的祭扫方式表现出现代生命礼仪,让人们与逝去的亲人作平静“对话”,正受到年轻一代的认可。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江苏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