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京津冀代表委员为教育发声
导读:两会开幕,京津冀协同发展备受委员代表委员们关注。由于京津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受教育状况呈现梯次分布,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严重不平衡,制约三地的产业布局、人才汇聚以及创新能力。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看看委员代表们怎么说。
全国政协委员、燕山大学副校长张福成:加快推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燕山大学副校长张福成。长城网张天虎摄
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基础雄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中,但是分布极其不均衡。张福成委员认为可通过扶持部分河北省特色、优势高校及学科,实现河北高等教育自身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京津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协同发展。
张福成委员建议在河北省地域内遴选1-2所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大的高校,由教育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直接给予大力度资金与政策扶持,集中资源重点建设,加快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行列,带动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真正实现京津冀三地高校“齐步走”。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实施高水平学科平台建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王志刚代表建议,在河北省与教育部共建的6所重点骨干大学筛选水平相对较高、与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学科,实行与教育部共建,建设经费由教育部与河北省共同分担,五年一个周期,争取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这样既可以吸引高水平人才来河北高校工作,又可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本科生就读。”
对于学科平台的建设问题,王志刚代表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要把省部共建学科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规划,由教育部具体指导,河北省政府抓落实;出台具体政策鼓励京津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到平台工作,对河北省内入选平台建设队伍的专家,其子女参加高考享受京津户口待遇;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实行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国内国外联合培养等途径,为河北省输送优秀后备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吴正宪:建设京津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吴正宪代表建议,设立京津对口支援河北基础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通过优质课程资源共同开发、师资培训、名师工作站建设、高校科研机构举办附中附小等方式,提高河北基础教育水平。
“教育协同发展的统筹推进还需要相应体制机制加以保障。”吴正宪代表建议,建立由教育部牵头抓总、相关部委和京津冀省级政府共同参与的工作和协调机制,制定具有权威性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各地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
吴正宪还建议中央和京津冀合作设立教育协同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大教育协同发展项目,选择部分地区建设“京津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让三地科教资源成为“一盘活棋”
“三地科教资源协同创新,不仅可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更可为打造创新型国家做出有益的探索实践。”李家俊代表认为,三地科教资源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和需求,打破以往“各做各的事”的局面,真正地把科教资源动员起来、集中起来。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新的体制机制,突破行政壁垒,让协同更通畅,让创新更有力。此外,通过科教资源的协同创新,还可以更加有效地带动其他领域和行业的协同发展。
一句话点评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与发展比翼齐飞,京畿大地才能真正成为一方施展抱负、成就梦想、创造伟业的热土。
(据长城网,河北日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稿件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