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资讯抢鲜报
秦皇岛:小草莓把他从城市拉回田间
2016-02-26 15:50:00
   这是一个60米长的设施棚室,这是一个闭合的小天地。

  透明的塑料薄膜将寒气隔绝在外,营造了一方温暖润泽的乐土,万余株草莓在此吐纳生息。棚室中央的一个木箱,是终日穿梭于绿色蔓藤间辛勤授粉蜜蜂们的 家。草莓秧苗头顶的“植物生长灯”,在没有阳光的日子会时常亮起,给它们来个“日光浴”。再加上优良的土壤质地,这里的草莓硕大壮实,口感细致绵软。

  这是抚宁区田各庄管理区后街村的一个设施大棚,这还是周宝全回村创业的一个起点。

  前不久,记者见到了45岁的周宝全,这个出生在农村、曾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付与外乡的“庄稼汉子”,听他聊聊为什么离开了土地又选择回来,为什么不懂田间管理却又搞起了设施大棚。

  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年轻时周宝全曾渴望外面五颜六色的生活。1990年,父母送他去当兵。3年后退伍,他在外地当过保安,烧过锅炉,还在炼油厂干了8年。

  周宝全没在土地上春种秋收,该属于村里“六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那拨人。这些年在外面,虽说干的是体力活儿,但也是长了见识的,心里自有一番“格 局”。“男人总归要有自己的事业,跟别人打工啥时候是个头?”于是,他和老婆开起了包子铺。2014年,更是毅然拿出40万元,在村里流转土地,建起了6 个设施大棚。

  村里人懂得“抱团取暖”,和他一起干的还有5户人家,大家成立了乐烨水果合作社,产、供、销统一规划管理,谁家大棚有啥事了,彼此有个照应。在临近京沈高速抚宁出口的35亩地的区域,除了13个草莓大棚,周宝全任理事长的合作社,还拥有配置齐全的办公室和农家乐餐厅。

  那么,周宝全为什么要种草莓?这不得不提田各庄管理区农业种植的“大气候”。

  田各庄管理区是抚宁区最大的草莓种植基地,这些年,该管理区把临近京沈高速抚宁出口的朱各庄、邴各庄、寒江峪及前街、中街、后街等村作为发展种植棚 室生态草莓重点村,大力推进设施棚室建设,通过改良土壤、蜜蜂授粉、节水灌溉、大棚种植、灯光杀虫等措施,实现了草莓棚室种植的绿色化。

  为了让草莓“走”出田各庄,田各庄管理区还成立了专门的宣传小组,通过广播、画报、条幅、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打响品牌旗号。通过微信及互联网平台发布田各庄草莓采摘信息,以扩大采摘客范围。又到草莓上市时,三五成群的游客们“摘”富了村民的腰包,“摘”活了田各庄。

  “绿色”草莓做的是口碑,“采摘游”瞄准的是现在城里人渴望拥抱自然、释放压力的心理诉求,这无疑是一个成形的特色种植模式。周宝全说自己做出的选择应该不会错。

  周宝全的设施大棚配置齐全,不乏摄像头、“植物生长灯”等科技含量高的设施,层层叠叠的绿叶下,红红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周宝全早已是个种植“能手”了,但是,说到田间管理,他却少了些自信。

  “我哪懂这个呀,摸索着来吧!”周宝全说,他常年雇五六个人帮着自己种草莓,去年光人工费就花了7万元。

  虽说前方有坎坷,但是有志者事竟成,周宝全的种植之路一定会越走越顺。(本报记者朱燕)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秦皇岛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