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资讯抢鲜报
河北唐山:百姓乐享京津冀协同发展红利
2016-02-26 16:05:00
   中国经济网唐山2月26日讯 “推动协同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重点是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宗旨。随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大批京津产业转移项目的落地,以及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的引进,让唐山百姓逐渐共享到了协同发展的红利。

  京津教育资源让小学生快乐学习

  京津优质教育资源云集,在推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唐山将教育协同发展摆在突出的地位,重点引进优秀教育人才、教育品牌和优质学校,补齐教育“短板”, 促进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共有136个对接京津项目,其中签约项目52个,达成合作意向的84个。

  说到京津优质教育资源给唐山市民带来的实惠,路北区某机关的董女士深有体会。董女士有一个8周岁的女儿,以前在唐山市一所小有名气的小学读书,因为那个学校按照传统方法教学,每天留很多作业,孩子一放学就忙活,有时候到睡觉还做不完。孩子做完作业家长还要签字,女儿不开心,厌学,全家人跟着受累。2015年,董女士下决心要给女儿换换学校。这时候有人向她推荐刚刚成立的一所小学。董女士将信将疑,还专门带女儿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参观,2015年秋季一开学,董女士的女儿和其他200多名孩子一起走进博杰学校,成为这所学校的第一批学生。 “把孩子送到这里主要是看重了能让孩子接受到同步北京名校的优质教育” ,董女士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京津名牌学校能来唐山。据博杰学校校长熊学恩介绍,博杰学校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与唐山合作开办的河北省内首个联盟学校,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要到北京进修,按照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学方法教学,与北京总校实现课程同步、校园活动同步、教师培训同步、文化管理同步,真正实现全方位对接。“孩子校长每天只用二十分钟就把作业做完了,全家人都觉得特别开心”,董女士说。

  “让唐山孩子享受到更多高质量的教育是我们的目标”,唐山市教育党委书记、教育局长刘绍辉介绍说,两年来,唐山市教育局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扎实开展对接京津教育工作,与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北辰区教育局建立了固定联络机制,同时,与京津教育部门和院校签署协议展开战略合作,在沟通机制、资源共享、开办分校、高校搬迁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到目前为止,唐山与北京翔宇航天学校、北京市景山学校(曹妃甸)合办分校项目签约;与北师大正式签署占地260亩基础教育实验学校项目,办学范围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国际部,招生规模可达4800人;与北京市教委签署北京—唐山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框架协议,北京数字学校平台系统正式启动,全市1470所中小学,1.2万名教师及教研人员拥有登录账号,占中小学教师的20%,近80万名中小学生受益。

  唐山不断加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素质,依托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师培训,与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署师资培训合作协议,先后组织165名中小学名师举办高级研修活动;连续两年依托天津职业大学举办了中职校长、教师研修班,参训学员达160人;在北京组织中小学名师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研修人数达300人次;安排我教师到北京数十所名校开展跟岗实习,与北京名师面对面交流。唐山已与天津职业大学签署《发展职业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津唐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干部教师培训交流、校际间联合共建等方面展开合作。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就合作办学、共建应用技术研究院等达成合作意向。

  “家门口”享受京津医疗服务

  春节前夕,家住唐山市区的史先生在人民医院接受了转移性肝癌手术,直径十几厘米的肿瘤被切除,手术效果极佳,史先生和家人感到为之轻松。据患者家属介绍,史先生的病情发现的较晚,很多医院不愿意收治,区北京天津看费用又高,家里经济条件较差,史先生打算放弃治疗,就在这时候,有朋友告诉他们,人民医院和北大第三医院国际肿瘤中心有合作项目,北京的专家定期上唐山来看病,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住进了人民医院。据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马龙滨介绍,自从和北大第三医院国际肿瘤中心合作以来,该科已经成功施行了很多复杂手术,既挽救了病人,也为患者家庭节约了巨额费用。“史先生的手术如果在北京做,得花费20多万,而且还要等很长时间,在唐山做大概七八万就差不多了”,马龙滨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卫计委、河北省卫计委、唐山市政府、曹妃甸区政府共同签署了《医疗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曹妃甸区两所医院与北京市安贞医院、友谊医院、妇产医院已正式签订两地五院合作对接协议。按照“同质服务、一体管理”的原则,制定具体方案,全力推进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先期启动了北京安贞医院大型义诊和专家咨询活动,先后组织心内、胸外、神经外科等专家来曹妃甸义诊,累计接诊200余人次。目前曹妃甸区工人医院与北京友谊医院已制定具体合作方案,曹妃甸区金融办、首钢投资基金、曹妃甸发展集团、北京首钢总院等单位正在进行曹妃甸区工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此外,积极推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与北京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和长效合作机制,唐山市工人医院、市第二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开滦医院等医院均与北京协和医院、积水潭医院、301医院、北京妇产医院等北京各大医院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滦南、玉田、滦县、遵化等县市均与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院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单位开展了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北京赫斯逖健康产业集团在迁安市建立了妇儿特需门诊,并与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对接。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全面开花结果,群众受益明显。在“家门口”就能找京津专家看病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此外,唐山与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作,引进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类)系统管理项目,今年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铺开。在健康服务产业方面,今年拟在市中心区规划建设健康产业园区,孵化一批健康产业项目。目前,中信集团长生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血透中心等项目开业在即,恒河养老公寓等项目即将落地开工,唐山市民将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多的京津医疗健康服务。

  大批项目涌入让就业不再难

  2月23日,来自唐山滦南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许林来曹妃甸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为这里的一名员工。小许原本在天津工作,去年底在父母的要求下回到唐山。小许原本以为唐山不好找工作,没想到把简历投出去不久就有了回音,很快就通过面试上岗。小许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我们天宫了很多就业机会。”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略的推进,大批京津产业项目搬迁到唐山,为唐山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首钢搬迁到曹妃甸以后,首钢京唐钢公司安置首钢北京地区停产职工8000人,招收河北高校毕业生4000人,带动相关生产性服务业1.2万人就业。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唐山特别注重引进培育大量吸纳安置就业的外包服务等产业。2015年,曹妃甸临港商务区与北京协同发展办公室依据北京经信委提供的北京服务外包相关企业名单,对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等所属企业进行拉网式对接洽谈。几番接洽,华唐中科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投资的服务外包呼叫中心项目被成功引进了曹妃甸。目前,由曹妃甸区政府在临港商务区建设的包含500个席位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已具备运营条件。第一批服务外包呼叫中心项目500个坐席2016年初投入使用。通过一到三年的努力,该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在曹妃甸区完成1000席规模的服务外包产业聚集,主要覆盖呼叫中心业务外包、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后台服务、数据中心业务外包等多个领域,带动直接就业3000人,间接就业10000人,同时达到每年5000万元的产值目标。

  服务外包产业项目的引进,还催生了相关教育培训行业。曹妃甸临港商务区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华唐集团三方共同签署框架协议,共建曹妃甸区服务外包产业及呼叫中心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按照协议,三方本着“平等自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由曹妃甸临港商务区建设产业基地,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华唐集团凭借产业优势管理和运营产业基地的方式,共建“曹妃甸区服务外包产业及呼叫中心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到去年12月28日,报名人数就已达上千人。

  在唐山,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创造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