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跨栏”式增长,至2015年底破万元(人民币,下同)。
会上,内蒙古农牧业厅厅长郭健表示,“十二五”时期,内蒙古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先后跨越6000、7000、8000、9000元大关,2015年达到10776元,比“十一五”末翻了近一番,农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郭健认为,这五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牧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成本攀升,农畜产品价格走低,农牧区青壮劳动力转移等因素对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农牧业增产增收,成为了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记者获悉,“十二五”时期,内蒙古在落实惠农惠牧政策的同时,推进了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和经营权流转,实施了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了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为农村牧区的发展激发活力。
“但是,农牧民的收入依然不高,且结构不合理。”谈及“十三五”内蒙古农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郭健称,要科学谋划,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
此次会议还公布了2016年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其中,预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