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IC供图
1994年对珍妮特·露意丝·耶伦来说是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她是美国纽约州布鲁克林区一位医生的女儿,是耶鲁大学的学霸,是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师。她曾撰写过多篇研究论文,议题涉及单身母亲、青少年犯罪团伙、工资僵固性以及垄断定价等。坚实的学术背景奠定了她作为经济学专家参政的基础,也为日后进驻美联储铺设了通途。
1994年,耶伦成为美联储委员,从此开始了在美联储20多年的摸爬滚打。从最初研究部门的经济学家到美联储理事,再到旧金山地区储备银行行长及美联储二号人物,直到2014年2月3日成为美联储的首位女主席,耶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道稳步上升的弧线,堪称金融界的奇女子。
身着套装、一头银色短发的耶伦总是露出温和的笑容,给人平和从容的印象,但她方正的脸上却生着一个鹰钩鼻,这样特征常被人看作是难缠的象征。的确,耶伦在就任美联储主席以来,无论外界多么风起云涌,始终按照自己清晰理智的判断,稳妥而坚定地指挥着美联储在退出量化宽松的路上挺进。
耶伦通常被视作货币政策鸽派人物,原因是她在学术研究上侧重于失业的成本和成因,并推动美联储运用刺激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她长期以来持有的观点是,如果为了解决高失业率问题,美联储应容忍通胀率略微走高。此前作为美联储副主席,对于美联储在2007~2009年危机期间及之后实施的大量刺激举措,耶伦直言不讳地表示支持,并在琢磨美联储的沟通策略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在美联储采纳2%的通胀目标方面她也起了带头作用。她认为,公众理解美联储的政策,这对政策有效性而言十分关键。
耶伦治学严谨、行事果断、不畏权威,并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美国总统奥巴马对耶伦不吝溢美之词,称赞她拥有出众的洞察力、判断力和理解力。
耶伦的家庭生活也洋溢着浓厚的经济学氛围。她的丈夫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她的儿子罗伯特是经济学博士后,现执教于英国华威大学。据说一家三口在餐桌上只讨论经济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