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资讯抢鲜报
处罚软没有震慑作用
2016-01-21 07:16:12
 

  本报北京1月20日讯 记者张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今日表示,保障工资支付的法律制度仍不健全。工资保证金等制度执行刚性不足,发挥作用不到位。

  “企业拖欠工资的违法成本过低,最高罚款不超过两万元,与用人单位动辄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拖欠工资数额相比,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邱小平说。

  邱小平指出,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当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同时,加工制造、采矿等各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逐步增多。

  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不规范。工程项目违法分包、层层转包、挂靠承包、垫资施工和拖欠工程款等问题仍大量存在,无用工主体资格的“包工头”带队伍参加施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建设单位与农民工之间形成了很长的“债务链”,工资支付的责任主体难以落实。

  建设领域用工管理和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施工企业普遍采取平时只给农民工发基本生活费,工程竣工后或春节前结清工资等做法,将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捆绑在一起,一旦工程款不到位极易导致欠薪。同时,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流动性大,使农民工在追讨工资时往往缺乏证据。

  邱小平说,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难度很大,必须依靠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才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为此,《意见》提出,一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并落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地)县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的工作体制,落实属地政府监管责任。要求各地政府完善目标责任制度,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健全问责制度等。

  二要进一步健全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治理欠薪工作合力。在中央层面建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在地方层面,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由政府负责人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

  《意见》还提出,要加快健全工资支付保障相关立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为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提供法治保障。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法制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