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资讯抢鲜报
北京市三级医院预约就诊比例达四成
2016-01-19 09:09:00
 

  公立医院改革让看病方便起来。过去五年,一百四十六家医院开展预约挂号服务,八千多名医师走出大医院“多点执业”

  在北京的五环周边地区,一条崭新的医疗服务带正在崛起,33家医院及院区携手并肩,为患者就医提供更多选择;146家医院接入平台提供预约挂号服务,看病挂号可以先用电话进行预约,还能预约就诊时间;8千余名医师“多点执业”,落后地区“看病难”问题逐步改善……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通过公立医院改革,让患者看病方便起来。

  “互联网+”预约挂号

  看病,大清早就排队挂号,甚至半夜就到医院外面打地铺排队。这种景象在5年前的北京各大医院,比比皆是。

  直到2011年,全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的出现,使得患者不用去医院排队,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的方式,挂上所需科室的普通号和专家号。2015年,全市建立了门诊预约诊疗服务模式,重点推行分时段预约、实名制预约、全号段全号源预约、复诊预约、知名专家层级诊疗等多项预约诊疗服务。

  与此同时,北京市积极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服务患者。所有三级医院、半数二级医院依托114平台,开辟了网上预约挂号。到2015年,共有146家医院接入平台提供预约挂号服务,有93家医院将双休日普通门诊纳入平台。全市三级医院的整体预约就诊比例在40%左右,复诊预约比例达到60%。

  2015年6月18日,日均门诊量过万的北京儿童医院,决定推行“非急诊挂号全面预约”制度。除影响生命体征的急诊病症外,其余患者可通过手机APP、微信、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预约就诊,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8千余名医师“动”起来

  “看病难”,首要原因就是医疗资源不均衡。大医院的哪个科室强、哪个医生好,必然会吸引患者前去求医。好医生就是资源,如果让医生走出院门,到下一级或者落后地区执业,“看病难”的问题就将得到大大改善。

  呼声颇高的“多点执业”2011年在北京市展开了试点。政策一出,呼应者众。多点执业注册医师的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市多点执业注册医师已达8177人,占到全市医师8万人总量的10%。据统计,在医师选择的第二执业地点中,40%为民营医院,20%为基层医疗机构,为群众就医提供了更多便利。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一步将推动三地的跨区域多点执业,让优质的医疗资源真正流动起来。

  三级医院主诊高危孕妇

  2014年2月,北京市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单独两孩申请数和办证数分别为61810例和56346例。2016年1月1日,北京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据市卫计委测算,此举将新增育龄妇女236万人。预计2017年至2021年期间,每年将多生10万余名宝宝。

  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产科床位共有4907张,助产人员7033人。其中,33.6%的床位在三级医院,共1649张;53.2%的床位在二级医院,共2612张;1.8%的床位在一级医院,共92张;11.2%的床位在民营医院,共554张。妇产科的压力可见一斑。另一组数据显示,全市产科床位的使用率达到91.7%,而三级医院的使用率高达108%,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使用率分别为88%和14%。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生育高峰,北京市将大力推行分级诊疗机制。简单地说,就是让医院各有分工,逐步形成一级、二级医院接诊正常和低危孕妇,三级医院重点接诊高危孕妇的局面。同时,开辟医院间高危孕产妇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以及危重新生儿的转诊通道。(记者 汪丹)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