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秦皇岛1月12日讯 不到一年时间,引进孵化企业106家,实现产值将近5亿元,这个数字,北岛博智孵化器的创始人刘家瑞本人都没料到。
在位于秦皇岛开发区科技大厦的北岛博智科技孵化器,25000平方米的场地里已有近百家小微企业入驻,一楼的“北岛工坊”的咖啡屋里每天人来人往,谈项目、谈对接、谈合作。
王志,曾经做过“北漂”,他创办的智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龙贝”二维码为核心技术,为企业的生产链、供应链及设备设施等提供全面的智能管理、控制和维护。入驻北岛博智一年来,已为中铁山桥、海三建设、鹏泰面业等各类地方企业在生产信息化改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云技术、大数据等全新分析手段,助力企业实现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升级。公司到2015年底实现销售额2000多万元,是年初的20倍。
据王志介绍,公司之所以获得这样的业绩,一是受国家倡导的“中国制造2015”工业战略方针政策的鼓励,二是与北岛博智孵化器提供的服务密不可分,特别是与地方市场的有效对接,助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切为了服务实体经济出发,帮助入孵企业找到技术与市场的焊接点,打破“技术拥有者缺乏市场、市场拥有者缺乏技术”尴尬局面,是北岛博智的独到之处。被大家唤作“刘老师”的刘家瑞,每周五下午都要带领团队成员下企业、走厂房、进车间,他本人成了头戴安全帽的“红娘”。
“对入孵企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为其提供软硬件发展环境,帮助他们将孵化项目与本土产业对接。”刘家瑞一语道破了北岛博智与传统孵化器的不同之处。
入孵企业秦皇岛智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大木机器人公司,为骊骅公司建立从原料供应到产品销售全产业链智能管理系统,该套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启用后,企业资金周转率可提高20%,采购库存下降30%至50%,减少怠机怠料60%,企业管理成本大幅降低。
在北岛博智,每周六的沙龙雷打不动,不仅有技术、商务、法务、营销等方面专家为入孵企业经营者答疑解惑,也为入孵企业之间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沙龙平台不仅帮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还营造了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刘家瑞说。
贝尔基业从事新能源开发多年,却一直苦于缺乏资金,关键技术无法突破。进入北岛博智后,孵化器为其注入科研经费,帮助企业与燕山大学对接,仅半年就成功研制出了清洁能源——氢水燃料。“孵化器在研发资金和市场开拓方面对企业的双重支持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公司负责人白凤坤一语中的。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实力强、活力旺,但成立初期大多会遇到两个生死攸关的“坎”:资金、市场。刘家瑞表示,一旦迈过这两个“坎”,他们的成长,就会变得势不可挡。
秦皇岛卡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去年8月份入驻孵化器,短短4、5个月时间便成为打造“物联网+农业”的示范电商企业,研发的“上货宝”网络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村镇用户提供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去年秦皇岛体验店达到了区域性覆盖,真正达到“村村有、村村通”,目前,已完成河北、河南、山东、内蒙等十几个省市的布局,全年实现交易额1.1亿元。
“北岛博智加强了我们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尤其在国家政策解读、实施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预计2016年将实现交易额40亿元。”卡果公司总经理王国壮自信地说。
码垛机器人、除雾霾空调机、手机光控防盗锁、“餐厨垃圾处理”价值链再造技术、替代燃煤和燃气的空气源热泵……一大批智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的技术和项目在北岛博智孵化器可闻可见,来自浙江、上海、天津、河北甚至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海内外的近千名优秀科技人才纷纷涌入,创新创业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一个点对点的全方位孵化模式正彰显出裂变效应。(王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