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网媒记者跑两会】郑汉星:发现一个新的自己
2016-03-16 14:06:00
 

图片说明1: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汉星

  2016年2月底的一天,我得知了自己有幸作为中国经济网记者组的一员即将“上会”的消息,这是自己领到第一批网络记者证的第一次两会,我深知它对于新闻人的意义,也感到身上的压力巨大。

  在政协记者会的当天上午,我第一个赶到了大会堂东门排队,陆续的同行全都到了,我也向“老两会”们打探一些经验。作为新上会的菜鸟,首先要了解好大会的日程和议程,有的放矢的安排时间,抓紧这短短的14天,采访、图片、访谈、稿件,一个都不能少,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展现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报道大会进程。

  今年两会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技术手段的更新迭代,VR虚拟现实技术、全景拍摄等高科技设备齐上阵,一个不注意,同行可能就掏出来一个你从没见过的“神器”,瞬间就能在会场内外引起围观。我们中国经济网今年也派出了实力超群的技术团队,电视中心的同事们拿出了压箱底的“家当”,让我们这些文字记者看得眼花缭乱。网站推出的“中经VR”、“移动两会”等栏目,均受到了广泛关注和代表委员的点赞。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了作为一名上会记者的“内功”是多么重要。自己和15名小伙伴们,每天要面对海量的信息,白天采访、晚上做功课。我本身是跑时政的记者,对代表委员的姓名和行业还是比较自信的,但真的面对他们的时候,一瞬间的“脸盲”和紧张,简直让人抓狂。这个过程也正是自己成长的过程,放平心态,梳理思绪,鼓起勇气开口,这是每一位新上会小记者都要经历的一关。

  有时候约到一场访谈,自己要列提纲、准备问题,碰上“金融”、“大数据”、“医改”等行业的问题有时候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上网查资料看采访对象回答过哪些问题,谈过哪些领域,让自己的问题尽量显得“专业”。真是应了那句话,知道的越多越无知。这难得的一年一次的“大阅兵”,是我们网络记者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机会,同时也给我们敲响着警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短暂而充实的14天匆匆而过,给我这个新上会的小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之中有采访到心仪对象的喜悦,有为了赶驻地的匆忙,有绞尽脑汁筹划的着急,有错过机会的遗憾,有弄懂问题的快乐。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记者这一行业要下苦功夫,网络记者更是如此,我们在新时代有了不同的平台,但核心依然是优质内容。在一次又一次锻炼中成长,这一次上会的经历,我也发现了更好的自己。(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汉星 专栏)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