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宋希斌代表:哈尔滨搭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首班车”
2016-03-16 08:52:00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政府市长宋希斌(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6日讯(记者 倪伟龄 黄力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对事关“三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其中包括在黑龙江省开展“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哈尔滨作为一个86%土地、52%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市,如何抢抓机遇、搭上改革“首班车”?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了该市的做法。

  “哈尔滨市紧紧抓住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契机,将其作为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果断在全市整体推进、全面铺开。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高质量地完成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任务。这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助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奠定了基础”。宋希斌市长介绍。

  截止目前,哈尔滨市1865个行政村已经全面完成了确权登记工作,1572个村达到了待发证状态,制证颁证工作已经在国家农业部获批,今年即可正式向农民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提前三年完成了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在土地确权的推动下,一些长期积累的农村产权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4万多个,带动农户近60万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1790万亩,比农村土地确权前增加了近1300多万亩。延续多年的以人力为中心、依赖简单机械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正加快向以现代科技为中心、高效集约的生产方式转变。通过土地确权,全市耕地实测面积比二轮土地展包时多出890万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5.6亿元。土地确权,给农民流转土地解除了后顾之忧,吃上了“定心丸”,成功破解了“地拴人”的问题,农民既可以得到土地流转收益,又可以得到外出创业务工收益,成为土地支撑的“双薪人”。据市农委测算,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的60万户土地流转户,2015年人均土地增收达到887元”。

  2016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何重点?宋希斌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哈尔滨要积极探索规范土地流转方式和行为。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所采取的转包、出租、互换、入股、转让等方式进行认真梳理,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特别要大力推广呼兰金山合作社和双城春森合作社带地入股的流转方式,鼓励支持农民将土地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参股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使土地变股份、农民变股东、股份生红利,让农户能够分享规模化经营带来的长久收益。其次要加强产权交易平台规范建设。确保春耕前实现实测数据全面录入、四级平台互联互通,真正为农民提供“一站式、一条龙”便捷服务。此外还要探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农村金融保险服务机制。

  代表委员小资料:

  宋希斌,男,汉族,1963年4月,山东蓬莱人,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哈尔滨工程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信心——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