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探访:代表驻地的报纸去哪儿了?
2016-03-15 17:51:00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5日讯(记者 李万祥)全国,每到代表驻地转一圈,都会看到许多报纸期刊,或放在电梯口的桌子上,或放在宾馆前台,或是放在分组会场外的休息处。这一期间,是各家媒体自我推销,时机宝贵,不容错过。

  然而,每天纷至沓来的报刊,最后都去了哪里?是走进代表的房间,还是被带出了会场,再就是直接去了垃圾场?

酒店门口的运输车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万祥/摄

  3月14日上午10点,一辆贴满红字黄底宣传画的运输车出现在了亚洲大酒店的门口。

  渐行渐近中,“捐出一张废纸,奉献一篇爱心”这几个大字引入眼帘。原来,这辆车是中华慈善总会收集废旧报刊的运输车。有个小伙子正将从酒店收集来的废旧报纸装车。

  “只要酒店打电话了,我们就会开车过来回收。”帅气的小伙把一捆报纸装上车,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不紧不慢地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他们将回收的报纸拉到市场上,由市场与中华慈善总会对接,移交善款。

  “每天从宾馆拉多少车?”

  “不一定,看多少了。这两天更多去环保部拉,他们纸多一点。”

  “你啥时候开始拉的?”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一般什么流程?”

  “接到捐赠电话,我们会开车过来,先过下磅留个收据,再过一个礼拜左右,中华慈善总会会开一个正式的发票寄送过来。同时,所有捐赠信息都会在网上公布一下。”

小伙将报纸装车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万祥/摄

  在与记者的一问一答中,小伙很快将一推车报纸装完了。“这些废旧报刊卖也卖不了多少钱,捐出来献爱心可就值了。多做善事献爱心嘛!”小伙推着空车继续去收报纸了。

  通过扫描车身公益广告的二维码才知道,这是中华慈善总会开展的“一张纸献爱心行动”,旨在倡导社会各界和公众捐赠废旧纸张,把售卖所得善款救助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患病儿童的公益活动。将救助对象锁定在“因病致贫”,这也是中华慈善总会参与精准扶贫的重头戏之一。

  这几天,有关慈善法的争论,会内会外很热闹很充分。然而,与其说在某个比例规定、条文设计上咬文嚼字,还不如更多地从自身做起,小处从善,于无声处,汇集爱心,传递力量。或许,这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帮助他快乐健康成长。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信心——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