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林毅夫: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充满信心
2016-03-15 07:11:00
 

  林毅夫委员——

  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李 静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是发展中国家收入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慢,收入差距越拉越大。提高收入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要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如何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林毅夫委员从5种产业类型出发,进行了详细阐释。

  第一种是与发达国家有技术和附加价值差距的产业。要推动这类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应利用后发优势,引进发达国家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第二种是高铁等产品和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产业。这类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要靠自主研发,既要注重基础研究,也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第三种是需要退出的产业。一部分是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例如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可以向研发转型或产业转移。另一部分产业是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但还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些产能虽然在国内过剩,但在国际上并不过剩,可以向国外转移;

  第四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的新兴产业,例如互联网和移动通讯设备产业等。如果把握好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机会,我国在很多地方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第五种产业是以资本投入为主、周期长的产业。这些产业需要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支持,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购买研发产品,取得比较快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只要我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速度比发达国家快,收入水平增长就能比发达国家快,从而较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充满信心。”林毅夫委员强调。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经济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