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王勇代表:“活储活用”,让国家粮食储备活起来
2016-03-14 15:49:00
 

全国人大代表、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4日讯(记者 单保江)目前,我国仅收储运环节,每年浪费粮食超过700亿斤。

  一吨玉米,国家粮食储备一年的保管费在250元左右,数以亿吨计的玉米储备,在玉米价格走低的大趋势下,成为财政不小的一笔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说起这些数字,满脸都是焦急的神色。

  他说,粮食收储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与国计民生的大战略。多年来,都是国家指定专门机构来完成。目前的粮食收购储备体系,收购终端过于分散,收储职能单一,粮食陈化问题突出,粮食资源浪费巨大。在储存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中央财政还要拿出大量资金进行粮储设施建设,粮食库存居高不下,收储管理费用较高,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

  近年来,粮食收储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已引起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重视。改革现有粮食收储模式,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保持国库合理库存,构建多渠道流通收购渠道,调动企业收购的积极性,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已成为公众对粮食收储改革的共识。

  为此,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王勇已经两次提出建议,让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参与国家粮食收储。两次建议,都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协办该建议,表示赞成这个建议。去年,国家发改委先后三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国家粮食局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据悉,国家将研究进一步完善粮食收储相关政策,有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王勇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粮食吞吐能力、储备能力强,同时拥有专业的粮食检测能力和收购经验。让他们参与国家粮食收储,履行社会责任,既有利于解决企业自身的粮食加工需求,又有利于国家粮食储备,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实现“活储活用”,有效调动了企业的现有资源,减少国家在粮食收储上的重复投资,降低财政支出。仅以实现粮食“活储活用”为例,将较好地解决陈化粮问题,节约大量的粮食资源。

  今年的人大会议上,王勇再次提出这个建议,他期盼,改革现有粮食收储体制这一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能够更快地出台。

  代表委员小资料:

  王勇,西王村党委书记、西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为山东省人大代表、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滨州市民营企业协会会长。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信心——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