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肖玮 南淄博)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欧文汉昨日表示,今年将出台央地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并选取部分领域率先启动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后的近两年里,新预算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方面都有新法可依。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于3月7日表示,目前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等都贯彻了新预算法的一些基本准则。
税收改革更是在《方案》出台之前就已经在有序推进。截至目前,仅剩下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四个行业未纳入营改增试点,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表示,将于今年5月1日把上述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这证明营改增工作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另一方面,新一轮的个税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税制改革整体进展顺利。
与预算法及税改相比,调整央地财政关系的进度确实相对滞后。中国财税法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教授熊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调整央地财政关系进展缓慢有着诸多不得已的成分。“比如,目前许多税种的改革还没有到位,也就没法准确测算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另外,调整央地财政关系也无法完全由财政部自己决定,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用事权去倒逼财权,而不是用财权去影响事权。”熊伟说。而随着调整央地财政关系的指导意见出台,目前央地间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匹配的情况也将得到扭转。楼继伟去年就表示,要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直接支出比重,减少委托事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此外,还准备把区域性公共服务明确为地方事权,并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等等。
在熊伟看来,央地间财政关系的调整势在必行,因为目前地方政府的日子确实很“难过”。“随着营改增覆盖全行业,本就吃紧的地方财政收入又被割去一块肉。再加上地方债发行受限,土地出让金收入降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相对于积压的事权来说,地方财政的支出压力更是巨大。”熊伟说。
熊伟认为,增加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是短期内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最有效的办法,因为无论是确定新的增值税分配方案,还是培育新的地方支柱税种都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