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李焱 专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生产库存及提高供给质量与扩大有效供给,本质是通过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补齐发展‘短板’。”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民营企业应该抓住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切实加大企业技术更新、改造与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力度,大幅度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今年全国两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代表委员热议和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来自民营企业的尤小平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多次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起自己的观点。
尤小平认为,供给侧改革不能只停留在思路上、意识上和说法上,关键要体现在操作细则的出台和过硬措施的落地上。
他表示,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增长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导致企业发展质量不高、效益不好,产品大多在中低端水平上参与竞争,赚的都是“苦力钱”,关键核心技术被跨国公司垄断。国家在这个时期提出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营企业降成本、去库存、提效率及实现有效供给,尤其是为民企培育壮大“新动能”、下大决心提升改造“旧动能”开出了发展“良方”。
尤小平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民营企业中有不少是传统产业企业,从近几年国民蜂拥出境旅游与购物可以看出,很多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只要在技术和产品上增加有效供给,做好有效“突围”,是可以拥有广阔的市场天地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落实行动。”尤小平特别强调他的这一观点。为此,他建议民营企业要舍得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增强技术原创性上加大投入,在适应市场的高品质产品领域加大有效供给。同时,国家要研究、探索、制定一些更有突破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政策,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红利,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降低企业社会综合成本费用,让企业有更多的利润去支撑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化解企业背负的压力,轻装上阵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此外,国家还要切实做好勉励产业升级的加法,由特定激励性产业创新政策转向普惠性产业创新政策,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等,鼓励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快速培育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从而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代表委员小资料:
尤小平,现任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上海华峰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5年间,他把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鞋革树脂生产企业,国内最大、全球第二大氨纶纤维生产企业,亚洲最大全无氟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生产企业和全国最大超细纤维革生产企业,自主培育两家上市公司。尤小平以其经历和业绩,被认为是“新温州模式”的积极探索者和杰出代表。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信心——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