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秦大河:全球变暖不是伪命题
2016-03-07 15:56:00
 

图为委员秦大河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璐/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 今天下午3点,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召开,邀请全国政协委员邀请全国政协委员解振华、秦大河、吴晓青、胡存智、白岩松就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特别是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有序有度利用自然,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回答记者提问。秦大河表示,以变暖为特征的全球变化是不争的科学事实,这是个古老而又先进的一门学科,不存在伪命题的问题。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秦大河指出,因为科普工作做的不够,有些人概念都不是很清楚。必须把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区别开来。什么是天气?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有天气预报,是短期的天气现象,气象现象,刮风、下雨、温度。什么是气候?气候是个比较长时间段内气候的平均状态。世界气象组织明文规定以30年为一轮,1961年-1990年的平均状态我们称之为平均气候。这个地方的气候变化了没有?与这个时候的天气要素和30年的平均状态进行对比,距离平均气候叫“距平”。当代的气候变化并不仅仅指温度升高和温度降低,所谓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系统变化。五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冰冻圈。五个圈层都在发生变化,所以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仅是温度升高了,高山上的冰川退化了,南北极的冰盖加速融化,海冰覆盖的范围减少了,生物多样性减少了,海平面上升了,都是全球变暖的定量指标。

  第二点,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关系。刚才解主任讲了碳排放问题,碳是“元凶”。1750年人类工业化以来,特别是1950年加速以来,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加,已经从工业化之前的280个ppmv上升到今年将近400,增加了43%左右。这是科学家通过实测资料获得的。今年元月3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15年是186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难的一年。去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19世纪升高了大概1度左右,比平均气候升高了0.76度。不要以为这没有关系,它使得海平线以每年两三毫米的速度在增加。山地冰川退化,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冰川退化速度非常快。据中国科学院专家统计,山地冰川过去50年的面积和冰量大概减少了15%-20%,无疑对生态环境有巨大的负面作用。

  这项工作说是古老的,因为200年前就有人做。1827年著名科学家傅里叶就阐述了温室效应的现象。20年之后,爱尔兰科学家发明了风光温度计,测得了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水汽是温室气体。随后美国科学家克里米(音)在50年代开始观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从30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400,这些都有科学依据。科学家发明了一些模式,这些模式可以预估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升温的情况,简单的讲取决于生产和生活方式。刚才有记者关心二氧化碳浓度、碳排放,如果按照目前的商业秩序无限制的排放,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超过4度以上。如果按照减排特别是巴黎会议决定的,限制在2度左右或者力争达到1.5度。我们升温控制在2度之内,生态状况可以好一些。所以气候变化科学不仅仅是大气科学一家的问题,涉及到水、生态、冰冻圈,涉及到经济社会、政策乃至外交谈判,所以是一门复合型的科学,所以我说气候变化科学不但古老而且兴旺发达,希望在座的新闻界朋友们多多采访有关部门,宣传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