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日讯(记者曹红艳)环保部2日通报称,预计3月3~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扩散条件逐步转差,污染物不断积累,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可能出现中度至重度污染,至4日夜间,随着扩散条件好转,污染状况将逐步缓解。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说,3月1日,实施新标准的338个城市中,99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周边、成渝、西北及两广等地区,其中4个城市达到重度污染,7个城市为中度污染,88个城市为轻度污染。338城市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60微克/立方米和105微克/立方米,分别较前一日上升17.6%和11.7%。截至2日12时,全国338个城市163个城市出现污染,其中,唐山和阜阳2个城市为严重污染,廊坊、秦皇岛和天津等21个城市为重度污染。
3月1日,京津冀区域污染物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13个城市中,北京为中度污染,保定、衡水、天津、唐山、邢台、廊坊、石家庄和秦皇岛为轻度污染,张家口、承德、邯郸和沧州空气质量为良。京津冀区域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86微克/立方米、133微克/立方米,与前一日相比分别上升231%和171%。1日夜间,部分城市开始出现空气重污染,截至3月2日12时,13个城市中唐山为严重污染,廊坊、秦皇岛、天津和北京为重度污染,衡水为中度污染,承德、沧州和邯郸为轻度污染,保定、张家口和石家庄为良,邢台为优。
北京市前7天(2月23日~29日)空气质量均为优良,3月1日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3月1日20时起空气质量逐渐变差,至2日12时PM2.5小时平均浓度达到19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属重度污染。
罗毅说,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北京市3月2日受弱气压场控制,高空为偏西北气流,地面处均压区,中层继续升温,扩散条件不利,以中度污染为主。3日,高空气流减弱,地面低压增强,中层西南风继续升温,扩散条件持续不利,空气质量可能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受冷空气影响,4日傍晚至入夜,近地面为偏北风,扩散条件将有所好转,本次重污染过程将结束。
针对此次京津冀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和主要来源,相关专家分析,从气象因素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近日处于不利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低风速、低混合层高度以及相对较高的湿度,加上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污染物快速累积,促进了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形成。
“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京津冀区域污染物浓度呈现出南高北低,昨天下午开始,北部地区的AQI(空气质量指数)就开始上涨,今天开始污染物从南往北移动,但主要贡献还是本地污染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介绍说。
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首要污染物为PM2.5,污染形成初期,SO2浓度持续增加,从污染物的排放来源上看,本次重污染过程中污染物来源贡献较大的依旧是燃煤、机动车和工业源,而燃煤污染物主要来自原煤散烧和中小锅炉排放。
“京津冀地区机动车排放包括汽油车排放和柴油车排放,汽油车保有量巨大,在静稳条件下对城区贡献明显,而柴油车则单车排放量大,一次颗粒物排放显著。”柴发合说,“造成空气污染的工业源则主要包括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钢铁、石化和建材等主要工业过程,尤其是春节后开始动工点火,对空气影响很大。”
“改善燃煤结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燃煤的燃烧方式比燃煤的使用总量更重要,提高煤炭清洁利用的比例,对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的改善会有很明显的作用。”南开大学教授冯银厂说。
重污染过程形成后,必须在加大各地本地源控制力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实施区域内统一协调的防控措施,在联防联控的同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各城市应急减排,有效地降低局地污染源排放。
目前,按照“2+4”的协作模式,北京、天津分别与廊坊、保定、唐山、沧州建立了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在资金和技术上进行援助和支持,这将对加快削减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区域传输影响,实现区域空气质量共同改善发挥重要作用。
“后续应继续加强应急控制,冬季是重污染过程高发季节,各地要真正做好控制燃煤的事情,包括高架源和量大面广的低架源,特别是原煤散烧。在不可避免遇到空气重污染的情况时,要做到早预测、早预警,尽早采取措施。”柴发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