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新三板转板之路障碍重重
2016-02-25 07:31:00
 

  春节过后,转板似乎成了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新风尚。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进入2月,已经有20家企业发布了启动上市计划的公告,而2016年以来,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40家。在去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新三板的指导意见中曾提到转板制度,如今制度推进并无新的进展,而企业却纷纷签署IPO辅导协议。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或与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以及融资环境有关,然而,在没有绿色通道的情形下,挂牌企业的转板之路并不好走。

  逾40家企业签署IPO辅导协议

  2月23日,康泽药业发布了一则关于公司接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的提示性公告,公司称已于近日向广东证监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备案登记材料,并完成确认辅导登记备案,公司已进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阶段。如果未来公司交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文件被证监会受理,公司股票将在新三板暂停转让。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2月以来新三板官网出现的第18份宣布进入上市辅导期的公告。进入2016年以来,更是已经有超过40家的企业宣布进入了上市辅导期。而自2015年以来,新三板已经有超过90家的企业启动了赶赴沪深交易所上市的程序,其中已经有15家企业的上市申请获得证监会受理并在新三板暂停转让。

  据了解,启动IPO进程的挂牌企业分布在各个行业,医药生物、轻工制造、农林牧渔、机械设备、化工、公用事业等行业均有涉及,但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公司比较少。此外,北京商报记者还发现,很多企业是刚在新三板挂牌不久就启动了上市进程。以2016年启动上市辅导程序的40家挂牌企业为例,有22家企业是在2015年之后挂牌的,占比达55%。特别是一家名为时联特溶的特种溶剂生产商,年内挂牌后随即就启动了上市计划。1月26日,时联特溶发布过了关于公司接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的提示性公告,而此时,公司刚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13天。据了解,公司在2015年12月30日获得了股转系统的同意函,不到一个月公司又启动了上市辅导程序。

  争相上市与市场环境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虽然注册制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但企业的上市进程仍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挂牌企业启动上市辅导程序后,一旦被证监会受理,将在新三板暂停转让。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企业宁愿失去交易和融资机会而选择排队IPO呢?

  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A股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兼并重组和企业商誉等方面优势明显,投资人退出也很方便,这是一些新三板企业谋求转板的重要原因。但也有私募人士认为,企业争相转板与新三板的市场环境不无关系。流动性一直是新三板市场的顽疾,如今市场的挂牌企业已经达到5782家,做市转让股票也已经超过300余家,但新三板的成交量与去年同期没有出现增长。特别是在近几日,新三板的市场成交量甚至不到10亿元,一直徘徊在3亿-6亿元之间,此外,三板做市指数也下滑至低点。流动性得不到保障,使得新三板公司萌生了退意。

  还有股权投资人士认为,挂牌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是重要因素,据新三板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1887家挂牌公司完成2565次股票发行,融资1216.17亿元,而2015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已经超过5000家,除去被PE机构吸走的350亿元,企业的平均融资额度并不多。此外,还有私募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挂牌企业掀起转板热与基金的退出压力有关。据了解,很多早期进入的私募产品已经到了退出期,企业启动IPO进程可以使股份的锁定期延长。

  转板路上障碍重重

  其实,新三板挂牌企业成功IPO的已有多家先例。2015年,合纵科技、康斯特以及双杰电气纷纷成功登陆A股市场,掀起了一阵转板热。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已经有13家企业成功转板至A股或香港市场。2014年,安控科技(300370)正式由新三板跨越至创业板,成为自2012年末IPO暂停后第一家转板成功的公司。2012年也有两家公司成功转板创业板,分别是东土科技和博晖创新。而佳讯飞鸿、紫光华宇则在2011年实现了转板梦。此外,登陆A股市场已经超过五年的世纪瑞尔、北陆药业以及久其软件也曾是新三板挂牌企业的一分子。

  尽管如此,在宋清辉看来,新三板企业的上市进程不会一帆风顺,更面临着要登陆A股市场可能被否的结局。

  除了财务的硬性指标,挂牌企业还需要迈过几道坎。从事新三板研究的彭诰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挂牌企业还面临着税收、客户依赖、商标及专利变动等难题。“以去创业板上市为例,创业板要求企业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但很多新三板企业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再如创业板要求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的取得或使用不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但新三板很多企业的技术存在产权纠纷等风险。”

  转板制度推出尚无时间表

  说到挂牌企业赴沪深交易所上市,不得不提的就是一直被市场频频提及的转板制度。在新三板扩容初期,转板制度就备受期待,但无论呼声多高,始终不见下文,直到去年11月,证监会发布了推进新三板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到,研究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探索与区域股权市场的对接机制。

  指导意见刚发出,很多市场人士认为转板制度有望在今年落地,但也有人表示怀疑,因为在提到转板制度之前,证监会强调了坚持新三板独立市场地位,“新三板挂牌不是上市的过渡安排,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在意见发出不久后,新三板制定了2016年的工作计划,其中提到了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相互对接,与创业板或战略新兴板的转板并未提及。去年12月25日,证监会市场部主任霍达曾表示,转板机制需要配合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还要研究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可行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市场流传的一份上交所领导有关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的访谈纪要引起了市场人士关注,其中提到“新三板企业不要对转板抱有太大期望”,并且“注册制和核准制审核程序时间成本上没有太大差别”。这使市场热盼的转板制度落地再度不明确起来,“鉴于IPO排队的不确定性,转板试点的落实,对企业和投资机构而言都是巨大的诱惑,但是否有绿色通道仍不好说。”一位投资人士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马元月 姜鑫/文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商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