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正月十五,看众创空间如何跟实体经济 “花好月圆”
2016-02-22 19:13:00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2日讯(记者 董碧娟)“截至2015年底,海尔集团的众创空间已经孵化1140个项目,其中22个项目进入A轮,12个项目估值过亿,为社会提供100多万个就业机会。”2月22日,在科技部召开的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视频会议上,海尔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海创汇总经理张玉波介绍到。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鼓励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利用优势资源和科研条件,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创办高水平、专业化的众创空间,促进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有效结合。众创空间,这一采取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方式,“升级”实体经济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这种能量该如何充分释放?

  路径:孵化模式多姿多彩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采取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方式,吸引优质科技资源参与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的发展,对于当前的稳增长和调结构意义重大。这种方式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促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由于自身的市场“基因”,众创空间在“升级”实体经济上具有丰富模式。张玉波介绍,海尔集团根据创业特点的不同,采用5种创客孵化模式——

  一是集团内部孵化,根据与集团主业相关程度的强弱,采用企业占股+引入风投+员工跟投方式成立创业公司;

  二是脱离母体孵化,即创业团队自筹资金,借助企业资源自行孵化,达标后企业承诺回购;

  三是众筹创业发展模式,即合作伙伴参与众筹,既是股东,又是社区经营者,众筹股份达标后可转化为上市公司股份;

  四是轻资产小微创业模式,即企业自建互联网物流信息化平台,提供订单、结算、信息化等系统,吸引大众到平台自主创业;

  五是围绕创新生态圈创业模式,即通过开放源代码,通过4200个在册的研发接口人,吸引全球在平台注册的15万合作伙伴。

  大连机床(东莞)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众创空间负责人、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马俊庆介绍:“创客在我们的众创空间内,不仅可以实现图纸到样件、样件到小批量的转化,同时还能实现产品由小批量到大批量产业化的转化,享受到全制程服务。目前,我们已经引入20多个团队入驻”。

  马俊庆说,他们将成立专业的众创空间运营公司,采用“1+2+4”的服务模式,即构建1个创客工作坊,以及投融资和创业孵化两大中心,提供技术服务、样品试制、检测验证、用户体验4项支撑,形成从创意、设计、制造到创业的协同创新环境。

  政策:形成“矩阵”激活能量

  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介绍,除了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外,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配套细则》以及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这4项政策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4项政策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为企业创新和经济发展减压松绑,有助于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制度环境。” 阴和俊说。

  这一系列政策将进一步打通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的“任督二脉”,获得多方共赢。比如,新修订实施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从法律层面上扫清了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障碍,为“众创空间”提供了技术和人才的源头活水。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所长赵卫说:“科研院所通过创办众创空间,可使自身的科技资源既面向院所内,也面向社会;不仅帮助院所内创新创业,也能帮助社会创新创业。通过众创空间,科研院所可以了解掌握产业发展,提升研发能力、唤醒潜能、明确方向,提升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度。”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借助系列政策东风,西安光机所不断加强建设“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服务模式,“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全链条孵化体系,以及“研究机构+天使基金+孵化器+创业培训”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我们已形成‘人才聚集-资金投入-企业规模化发展-反哺科研和社会’的良性循环价值链及生态环境体系,具备了创新创业的主要素。”赵卫说。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方面的系列政策,将进一步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释放创新能量。“中信重工利用创客空间模式,结合自身特点搭建了技术创客、工人创客、国际化创客、社会创客这4个层面的创客团队。”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俞章法介绍说。

  中信重工5个大工匠工作室创客团队2015年取得技术创新成果98项,创效1586万元;余热发电技术创客团队研发的“纯低温双压余热发电技术”,累计新增合同总额70多亿元,新增利税10多亿;社会创客群依托公司创新项目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实现经济规模超过100亿元。

  行动:多方合力共推发展

  要充分释放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的能量,无疑需要系统合力。万钢建议,科技界要行动起来,全力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要贯彻落实好政策文件精神,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地方科技部门要为创新创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要为创新创业营造更为良好的环境;龙头骨干企业要在创新创业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科研院所、高校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同时要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赵卫透露,今年4月份,西安光机所将拿出一万多平方米的空间建成开放新的众创空间,可容纳100个创业团队。“众创空间不仅仅是给予物理空间、经费及政策就能解决好、建设好。尤其针对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的创新创业项目,更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及科研装备的支撑才能成功。”赵卫说。

  “在未来五年,大连机床(东莞)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众创空间计划再引进100个创客和15-20个创新团队,打造3-5家上市公司,把这个空间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创客之家。” 马俊庆充满信心。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