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传统的春节已经成为世界性节日,自然也吸引了世界媒体的目光。
新华国际这就带大家去看看,外国媒体眼中的猴年春节。
美联社:吉祥猴年迎出生高峰
美联社把关注点放在了“猴宝宝”上,认为猴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的年份,一大波“猴宝宝”正在降生的路上。
报道说,猴子在中国被视为“贪玩、调皮、聪明”的动物,人们喜欢猴子调皮的个性和拟人的神态,认为在猴年出生的人普遍具有聪明、乐观、积极进取的品格。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出生人口总数为1655万人,比上年减少32万人。不少育龄父母希望避开羊年生育可能是一个原因。
美联社预计,中国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以及猴年的到来,生育水平在2016年可能会回升。
路透社:外国商家抢滩春节餐桌
中国人“年夜饭”中的商机,引起了路透社关注。报道说,日益富裕的中国消费者开始将进口食品端上年夜饭的餐桌,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的食品出口商纷纷发力,争夺这一市场。
澳大利亚一家水果商的出口经理表示,他们公司特别种植了一批在一月份结果的水果品种,“个大味甜”,专供应亚洲市场。“不过,中国春节每年(在公历上的)日子都不同,所以我们很难完美把握(时机)。”
因航空运力有限,向中国出口的空运配额成了不少澳大利亚企业争夺的目标。在平时,奶粉往往占据了大量此类配额。
当地水果与海鲜供应商认为,随着中澳两国于2015年6月签署《中澳自贸协定》,他们的生意在未来会越来越好。
在新西兰,许多渔民则在年底减少龙虾捕捞量,将月度配额攒到来年一二月份,期望在中国春节前卖上更高的价格。
法新社:出游、回家两拨潮
法新社认为,中国的春节出现“春运潮”和“旅游潮”两大趋势,体现了不同的观点。
报道说,根据传统,无论离家再远,年轻人也应在除夕赶回家与家人团聚。不过,中国已有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背离传统,在春节期间出游。已有30%的中国人计划在春节期间出行,而不是待在家里。
今年30岁的张浩(音)在北京工作,老家在哈尔滨。与其奔波1200公里回家,他花2万元订了2月6日飞往泰国的旅程。“父母正在催我结婚,所以我决定出国玩”,张浩说,“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则是回家的人潮。法新社援引中国社交媒体上的消息报道,2月1日,大量游客因恶劣天气滞留在广州火车站,而一架从武汉飞往广州的航班上,只有一名女乘客,偌大的客机成了她的专机。
这架飞机的起飞时间延误10小时,其他大多数乘客均改签了机票,只剩张女士一人。张女士在社交媒体上称这一行程十分“土豪”。
德新社:年夜饭南北有别
德新社的关注点也在年夜饭,但角度与路透社大不一样。
报道说,除夕夜,北京等北方城市的气温降至零下,人们走出家门,在夜色中点燃烟花爆竹。在人群中,点炮的人中不乏“喝得醉醺醺的男人”。
放完鞭炮,北方家庭回到家开始吃早已包好的饺子,南方的年夜饭则多为元宵、混沌和年糕。
在剩下的假期时间里,人们吃点好的,看看电视,打打麻将,或者逛逛传统庙会和商场。
美国广播公司:暖泉探访“打树花”
美国广播公司则关注了一个冷门话题:“打树花”。
报道说,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暖泉镇,距北京5小时车程,这里的传统“烟花”既独特又危险。
一名勇敢的铁匠戴着宽沿草帽,披着羊毛背心,把铁水向旧城墙洒去。当温度高达 2900华氏度的炽热金属接触到冰冷的砖块时,火花如雪般在铁匠头顶洒落。
这项活动在这里被称为“打树花”,字面意思就是将树上的花打下来。
“打树花”传人薛师傅说,该项活动已经有500年历史,最初是“穷人的烟火”,是铁匠师傅们偶然的发现。他说,这门手艺一定是“最独特的”。(记者郑凯伦,编辑耿学鹏,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