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全域旅游:大旅游赢得大市场
2016-02-05 07:10:00
 

  “进入新时期,我们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目前,我国旅游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以建景点、景区、饭店和宾馆为主的“景点旅游”模式。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国内许多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全域旅游”。所谓全域旅游,就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

  李金早表示,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他说,从景点旅游模式转向全域旅游模式,要实现几个转变:如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现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等,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3万亿元。2015年,我国旅游业直接投资超万亿元,达10072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扩大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30个百分点。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持续强劲增长,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消费供给的重要动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韩玉灵教授表示,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因循传统思路,需要创新规划。他认为,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各种资源要素。例如,某个地方在设计建设地标性建筑时,应规划该建筑的旅游观光功能,并使之与建筑内外各类资源要素协调发展。

  “对企业而言,全域旅游大有可为。”首旅集团总裁刘毅说,首旅集团承担着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建设任务,“这不是一般的旅游项目,而是科技、文化相融合的产业链项目”。

  业内人士指出,全域旅游接地气,能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平台。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石培华说,我国大多数景区仍然处于门票经济,许多景区门票收入占总收入的40%以上。在“全域旅游”模式下,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虽然山水无偿,但服务有偿,可逐步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依赖。(经济日报记者 郑 彬)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