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建仓期未满急于转型 万家品质生活浮现问号?
2016-02-05 07:07:00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5日讯 (记者 张桔 康博) 随着去年公募基金仓位新规的实施,一大批股票型基金转型为混合型基金;2016年刚过一个月,又一只股票型基金公布将转型混基。

  万家基金近日公告,万家品质生活股票型基金拟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会议事项为修改基金合同,基金名称拟修改为万家品质生活混合型基金,基金类型修改为“混合型”,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资产的仓位修改为“0~95%”。

  对于修改原因,公告称是为提高基金资产的运作效率,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然而,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该基金成立于去年的8月6日,按照六个月的建仓期推算,该基金在2月6日建仓期才满。

  成立不久就公告转型,那么当初为啥不直接将产品设计成混基呢?

  创下最快转型纪录?

  从公开的资料看,万家品质生活似乎有些生不逢时,其成立后赶上了千股跌停和市场急转直下,从最新一次公布净值的情况看,截至上周五的2月3日,该基金最近一周、最近一月、今年以来、成立以来的净值收益率均为负数,其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22.99%,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1个百分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底,万家品质生活的股票仓位为57.54%,并未达到股票型基金最低80%的仓位限制。当然,这主要因为该基金是一只新基金,尚处于建仓期。万家品质生活成立于2015年8月6日,按照6个月的建仓期规定,今年2月6日建仓期满。

  有不愿意具名的分析师表示,该基金在建仓期受行情拖累表现低迷,眼看打开期限临近,按照股票型基金契约的规定要迅速提高仓位到80%以上,这或许会造成一种矛盾,大额资金跑出赎回,为了应对潜在的赎回危机,基金经理不得不卖出手中的筹码套现,这与迫在眉睫的加仓要求背道而驰。

  那么,操盘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是何许人也呢?来自公司网站的资料显示,万家品质生活的操盘手是莫海波,投资研究部总监,MBA,2010年进入财富证券责任有限公司,任分析师、投资经理助理;2011年进入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基金,任分析师、环保行业研究员、策略分析师、投资经理。2015年3月加入本公司,现任投资研究部总监、万家和谐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万家行业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品质生活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瑞兴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新利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新兴蓝筹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仔细算来,莫海波实际上是位一拖七的基金经理,其在万家的操盘手中地位举足轻重。 有趣的是,其管理的其他基金都是混合型基金,那么,为何惟独品质生活一开始会设计成股票型产品呢?

  此外还有一个问号浮出水面,有迹象显示,尚处封闭期的该基金已经出现了份额的大幅缩水。根据记者查阅当初的基金成立合同,基金成立时的份额约为3.39亿份,但根据证券时报的报道,该基金在去年年末的规模约为2.03亿份,按此计算缩水了约40%。(此数据未经基金公司方面核实)

  万家何日进“万家”?

  来自万德资讯的统计表明,万家基金成立于2002年的8月23日,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限为1.87年,目前基金经理只有5人,但基金数量却有23只,平均每人管理着4.6只公募产品。虽然不是老十家,但是万家基金也是内地成立时间较早的基金公司之一。

  不过最新的统计表明,旗下基金的资产规模为265.16亿元,在当前内地将近百家的基金公司中仅仅排在了第55位;比较而言,2013年才成立的中融基金都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其去年末的资产规模为391亿元,排到了第48位。从目前公司旗下基金类型来看,货币类型的基金约占据了一半, 而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加起来也就是大约三分之一左右。

  或许缺乏人才是万家这类规模不上不下基金公司发展中所遇到的通病。这里以莫海波为例,他虽然操盘的基金数量多达七只,但业绩均乏善可陈。来自天天基金网的数据显示,其从业期间的最佳基金回报也仅为2.88%。令人惊讶的是,其管理的7只基金中有5只的任职回报均为负数。

  或许,此番他操盘品质生活业绩不佳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修改基金类型或许也是为了应对潜在的清盘潮,这是对于这一事件圈内更多人士的解读。有基金分析人士称,即使不考虑A股的高波动性,对于规模较小的基金产品,这种市场下如果出现大额赎回,而股票仓位维持高位,也有可能遭遇流动性问题,这或许也是修改合同的原因。

  综上所述,其实对于基民而言,万家品质生活究竟姓股姓混并不重要,关键是其能给投资者真金白银的回报。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期待这只基金16年岁末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